July 18, 2013

巧奪天工——木雕

通常我們形容一樣難以用人力造出的東西時,不期然用上“鬼斧神工”或“巧奪天工”。

在中文語境,鬼斧神工用在大自然的奇幻異彩和人力所不能為之,但巧奪天工則用在精細的人工藝文產物。

說的,正是創價學會文化會館的《巧奪天工雕刻展》。


對雕刻藝術產生興趣,源自幾年前閱讀星洲日報副刊,一篇關於木雕的專題介紹。當時對“鏤空”這等木雕專業術語,產生了興趣,於是立下心志,一定要在下次木雕展捧場。

沒想到,這次的雕刻展不但展出木雕,還有石雕、玉雕和牙雕的意外收穫!據導覽員說,這是創價學會自2001年以來,再次邀得藝術家和收藏家惠借藝術品的大型雕刻展。

木雕的本質為自然、淳樸。欣賞木雕,可以是不帶任何壓力的純粹怡然,不倨不恭,仔細欣賞木雕的眼神與神態,彷若元神上身,在散發著一種人性的神采,真叫人看得著迷。

一隻諾大的春牛木雕,除了“栩栩如生”,實在找不到別的形容詞。牛角挺立,帶有一股英挺之氣,牛眼炯炯有神,肥壯的牛肚趴在地上,仿如一頭蓄勢待發的猛牛,雖靜卻不減英姿,雖趴卻不見怠勢;真要佩服木雕師傅,把一塊木雕至如此神乎其技,有如萬物復活的神來之筆。

看那春牛上的牧童,表情是如此多姿,女童手攜笛子吹奏,男童一左一右,手捧農帽,懷著崇敬的眼神看著姐姐吹笛,女孩則一臉專注,彷彿吹出天籟之音。

木為自然界的樸實之物,穩打穩紮的實心樹木,自然顯示出木雕作品的實幹與生動,透露出天地間的勃勃生機。用在人物身上,尤其是小童,自然令觀者感受到新生的活力。


木雕師傅將名人特點放大,於是我們看到奧普拉的標誌髮型、名人架著一副眼鏡,誇張的臉部表情,透露了他的身份。名人們在世界舞台發光發熱,他們的木雕化身,套用木雕師傅的匠心獨運,徜徉於木雕小世界~


悠然的童趣,令我們懷念起那逝去的童年,木雕師傅將女童與男童的髮型刻畫的細緻入木,兩名男女童將雙手高舉過頭,充滿歡樂的眼神對望;中間的女童擺好姿勢,一個抬腳踢腿,雙手輕往前推,神色間流露的愉悅,令女童彷若活過來了,就算是一位真的女童站在眼前,表情也未必如此生動,足見木雕藝術品乃吸納了天地間之靈氣,為萬物呈現那活靈活現。

木雕師傅在一塊普通不過的木頭上,發揮巧思妙想,將木頭塑造出層次感,於是:女童有頭髮了、有一件件的衣裳了,還有面容的紋理,形成弧線的雙唇,女童生動的表情在告訴我們,她和玩伴們在享受著那童趣。

抓住當下,是那麼的重要。長大成人後,還有多少大人會去在乎心中那個“小男孩/小女孩”?也只有冀望通過木雕中的童趣,讓人回憶起那逝去的時光。

雖然木雕師傅刻畫的是近代中國的人物造型,但每個人的童年是跨時空存在的,只要抓住那童年的迴光返照,心思慎密的你,應當感懷過去,把握現在吧~

人說,角度不同,一樣東西,左看右看,總有他的道理。看看那女童,從正面、側面到斜面,背景人物也不同,如果愉悅也分成幾個角度,女孩在告訴你,她正享受著多番愉悅呢~

白毛女——是中共延安時代的一部文藝歌舞劇,木雕師傅抓到主角翩翩舞姿的神韻:雙手伸前,後腿往後踢,帶出了藝術的美感;目光中的炯炯有神,彷彿為了大時代,誓要還我河山!木雕底座的白毛女三字,有著中共或文革時代的時代背景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