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ugust 29, 2015

寫在BERSIH 4.0前夕:BERSIH會不會亂?

BERSIH 4.0箭在弦上,不得不發,大家很關心也很擔心:BERSIH會不會亂(暴亂、動亂)?不久前因一起偷手機事件而引發的Low Yat廣場騷亂事件(是偶然還是策劃;或偶然+臨時策劃?)仍記憶猶新,而馬來西亞的政治魔咒513總是在必要的時刻,如被打開的潘多拉之盒,以人們的恐懼、憂慮和歷史的陰影為養分,肆虐於人群中、空氣中...

越是接近8月29日,坊間就浮現更多關於BERSIH的種族主義論述,有喬裝的、也可能是名正言順的,根據電視新聞報導,檳州警方已拆除了許多在今日出現,對BERSIH帶有種族意識的宣傳幅,若根據條幅內容,很大可能是“某個集團”慣用的栽贓嫁禍。

根據Merdeka Center民調中心,支持上街的馬來人只有30%,相對的華人高達80%,這幾段的上街數據,反映了一些馬華政客的“擔憂”得到驗證,即會有人刻意製造事端,把BERSIH變成一場級別可能比劉蝶廣場更大的種族衝突,那道513政治符號又躍然出現;另一邊廂由巫統號召的紅衫軍則動員要和BERSIH黃衫軍對抗。

事關國家大局,若因為將面臨一場假設性的“種族衝突”,相信決定上街的參與者,不會甘心就此退下。箭在弦上,不得不發,各方都在看BERSIH。

納吉在看、巫統暫息兵偃鼓的老馬和老慕、伊黨新希望運動、國際社會、民權人士、普羅百姓,大家都在看BERSIH。

關於“會不會暴亂”的政治魔咒,儘管新一代的你我都沒有經歷過1969年那場立國以來的巨大命運分水嶺,但整個社會氛圍和我們被灌輸的,就是513這道符號。這符號給我們一種毀滅性的警告,也不怪乎當我在2008年308大選開票當晚,凌晨2點半從吉隆坡布特拉再也巫統大廈步出時,內心第一念頭不是為我國有史以來反對陣線攻下5州政權而歡呼,而是擔心吉隆坡會不會發生如1969年大選後的動亂;事實告訴我,沒有。當然,不排除當時或許有蠢蠢欲動的投機分子欲策動什麼,但也許被壓下來、還是不成功吧?不知道到。

那場308的改變是突如其來,是一場各族“不約而同”的政改,是我國邁向民主兩線製的契機,它的產生是忽然的、是開心的、是進步的;而不入2013年505大選,一場被當權者/納吉刻意形容為“華人政治海嘯”的鬱悶、苦楚和壓抑。

後505的政治氛圍是沉悶、壓抑的,巫統一黨獨大,行動黨成為最強反對黨的第二大黨,從馬華領袖定調的“馬來人在朝、華人在野”的“兩極化”,到巫統領袖不時發出的種族主義聲浪,加上各種不利的時政因素,以及對岸新幣的強勢,華人醞釀著鬱悶與不滿情緒在等待爆發;也許,這使得身邊許多華青和華中走上街頭,吶喊出心中的那股苦悶吧!

kampong馬來人對26億和1MDB:kurang rasa,他們在意的是物價和生活費,而後者又有代罪羔羊。

BERSIH會不會亂,我認為不會!

-------------------

August 27, 2015

徒步旅行


傳遞“沒有不可能任務”正能量‧徒步旅行胖子也行


http://mykampung.sinchew.com.my/node/378222

August 23, 2015

重複工作還是在同個地方久了,再不然就是生命的能量沉積到一個時期了,就會有個無型的框,框住自己。

有個框,不能說它是壞事,有人說是養成一種規律,但若是規律的生活那倒還好,最怕是變成一種墨守成規,難以突破求取新知,漸漸地對生活和一切失去熱誠和新鮮感,這樣的框,才是可怕的~

網絡時代看似資訊的流通無邊無際,但因為資訊的大海實在浩瀚,我們變得“選擇性”取捨,只點擊自己愛看、符合自己價值觀的東西,然後會無形中把這些自己認同的觀念組合、集中在一起,成為一股主流(majority),產生了排他性,難以接受其他的觀念或事物;是為框。

老子在《道德經》說,天下萬物生於有,有生於無。直意為天下萬物產生於一切可看得見的有形質,有形質又產生於不可看見的無形質。所謂的無形質,我們可以詮釋為“道”。道的作用是微妙、柔弱的,它看不見、摸不著、聽不到,卻是宇宙運行的法則和規律。

框框的形成,是一種無形的催化作用,它是一種不知覺的無意識行為,等到發現自已已被框框重重包圍住時,想衝卻衝不破,反而被框框的反彈力打回原地時,心裡不免感到喪氣和挫敗,要不越戰越勇,要不裹足不前,接受被框框住的現實。

有了框,思路不再無遠弗屆,很容易受到過去既定價值觀的限制。這時候會很期望《笑傲江湖》裡頭的獨孤求敗,用那無形勝有形的劍氣,勝過任何精妙的劍法。如果一個沒有框的人,在思路上可以如萬馬崩騰馳騁於無垠草原,絕對有著驚人的創造力和敏感度。

有框,可以確立我們的位置和立場,但也因為這個擁有,而讓我們產生了限制;無框,是一種無邊無際的姿態,自由馳騁毫無界限,不需要背負觀念的十字架。

但願人生到了某一階段,能不時把積累的框架打破,從“有我”(我見),重新回歸到一種“無我”的狀態。

----------

August 20, 2015

柔軟中的堅定

最美的男人,是面對优秀的另一半時,仍保有他自己的那份自信和堅定,也依然是优秀的另一半的肩膀。

(和家瑜的skype對話,沉澱後的柔軟,經歷一番歲月的淬煉,在一次半次的電光火石中,迸發出的金玉良言)

“女人年輕時也許因環境需要而剛強,但是骨子里的柔美,會隨著歲月的沉殿而逐 漸逐漸再次呈現,這時的女人就更有韻味了,所以,雖然年紀越來越長,但卻覺得越來越豁然;

年紀越大的女人,柔美中包含了堅定,那是更可貴了,因為那份柔和並非隨波逐流的美,而是有著歲月的洗禮的痕跡。”

--------

August 19, 2015

寫在BERSIH 4.0前

累了時,需要當機立斷,找些能感動自己的事情來做。自認已沒有如斯偉大的為國為民,BERSIH 4.0上街的澎湃、熱情與衝動,曾幾何時已離我悄然遠去;也不確定是否看盡了太多政黨政客的謀私利嘴臉,無論國陣民聯,天下烏鴉一般黑,所謂的打入體制,最後服膺於體制,成為緊抱/大嚼權力果實的一份子。

當然,最終還是不能否認,自己或已淪為被馴化的一頭豬,依賴在電腦前敲敲打打,唉聲嘆息?

我翻開曾經抄錄下的一節文字,英國作家George Orwell在描述權力與人性的瓜葛、或權力與人性的牽扯時,是如此的真切:

『上等人的目標是要保持他們的地位
中等人的目標是要同上等人交換地位
下等人的特點始終是,辛苦之餘無暇旁顧,偶爾才顧到日常生活意味的事
因此如果他們有目標的話,無非是取消一切差別,建立一個人人平等的社會

因為中等人標榜自己為自由和正義而奮鬥,
把下等人爭取到自己一邊來;
中等人一旦達到目的,
就把下等人重又推回到被奴役地位,
自己變成了上等人

三等人中只有下等人從來沒有實現過自己的目標,
哪怕是暫時實現自己的目標』

George Orwell《1984》,寫於1949年

---------

August 18, 2015

《破風》電影觀後感

這是一部很港式的勵志電影,雖然主演的是台灣(彭于晏)、韓國(崔始源)和中國演員(竇驍、王珞丹),但劇中腳車賽的體育記者旁述點評是用粵語,是導演刻意帶出的港式風格。

除了強調是英皇出品,香港導演林超賢的操刀,為電影賦予了濃厚的港式色彩,有港片一貫的快節奏、激盪人心的港式主流價值、不讓鏡頭和畫面使老的風格等...


有朋友在觀後心情澎湃,久久難以自己,在社交媒體留言“salute”,釋放那心中的滿腔熱血;更多的是少年男女,慕名彭于晏的外型和名氣,買票進場就是要看這位帥哥。

通過系統化的電影行銷手法與演員包裝,注入主流價值觀的“內涵”,外形帥氣的運動型男演員坐鎮,以及提倡流行於時下身心健康的腳車賽,這部電影沒有理由不好看。


從電影故事傳達的內涵,我體會到“成功,固然重要;但世上還有許多比成功更重要的事”。還有什麼是比成功(或功利)更重要?我想,這是人在經歷每一階段人生路時,會有不同的心情體會和取捨,當下的個人價值取向。

比如,許多人在年輕時,會全力拼事業,尋求攀上事業金字塔的頂端,名利雙收;稍長後,有人會體會到家庭和親情的重要,一些或更珍惜得來不易的自由與自在。電影教會我們的,看起來是捨棄了,其實是得到了更多。

會有這樣的聯想,因為在劇終時,王仇銘(彭于晏)和韓裔衝線手鄭知元(崔始源),兩人在騰格里沙漠的最終戰比拼時,照理是一(衝)線定勝負。仇銘忽然改變戰略,在離終點尚有一段距離時,就帶頭超越鄭知元,逼得鄭知元被他牽制,也只能帶頭追了上去。

在單車界的衝線競技賽,往往是在離終點不遠處時,大家一路上保留的體力,才敢在此刻盡情發揮。仇銘的不按牌理出牌,目的是要消耗鄭知元的體力,但仇銘自己也不堪沙漠的高溫和一場驟雨,導致地表上的溫度因水蒸汽而升高,正處於體力急劇消耗的階段。

看了這部電影,才知道單車賽不是個人英雄,而是一種團隊精神的體現。除了站在講台上的衝線手,幕後英雄還有破風手和後勤補給。


身為仇銘破風手的邱田(竇驍),本該是為仇銘破風,讓仇銘衝線;然仇銘卻在和鄭知元鬥得難分難解的最後關頭,要邱田衝線,自己選擇放棄;此戰略迫使鄭知元亂了陣腳,最終由邱田獲勝,該隊獲勝。

仇銘在重要關頭選擇了“舍”,除了讓曾經歷禁藥風波而單車前途俱毀、跌至最谷底的隊友邱田重拾人生的尊嚴;仇銘在那霎那,也領悟了比成功還更重要的東西,那就是“一種境界、一種態度、一種修養”。

取是能力,舍是境界”這是電影中一句精闢的對白,久久留在腦海裡未能散去。

成功,對我們來說實在太重要;但在追逐成功的路途上,有許多人性的盲點不能突破,甚至把自己囚禁在心靈的牢籠中,不停鑽牛角尖、深陷執著的枷鎖。

有衝線實力的仇銘,從炫光隊當初的一名破風手,升級到主隊的衝線手,卻因為成名來得太早,畢竟年少氣盛,暴露了性格上的暴躁易怒缺點,最後因不甘破風手Simon的不合作,令他失去賽季總冠軍,在眾目睽睽下失控發怒暴打隊友,後果是被世界單車委員會裁決暫時停賽,也因為情緒的起伏,斷送了和詩瑤的一段感情;

仇銘從單車事業的高位墜下,他卻在這場人生的低谷中覺悟,把腿肉割出去給受傷的女友黃詩瑤(王珞丹),作為女友的移植之用。重新得到一度曾失去的愛情,也改變了自己暴躁的性格,重新站起。


邱田在體力上無法突破衝線手需有的高心率條件,卻因急於求勝,不顧教練要他花兩年時間在高海拔地區騎車10萬公里的心肺訓練,不惜在開賽前注射禁藥,加強自己的心率頻率,因心臟不勝負荷,差點在一次賽后丟了命,也被主辦單位發現注射未經檢測的禁藥,人生因走了這場捷徑,跌至谷底。

既悔恨又愧疚的他,自覺無顏面對自己,令自己從人群中“消失”,沉淪在韓國的單車非法賭博中,當單車賭場的騎手,過著糜爛頹廢的日子。

儘管最後歸隊,他在記者會上,被問及曾涉及的禁藥風波,如今重新出賽的感受時回應:“我已失去尊嚴,我有的只是一台單車..”

從技術角度而言,電影配樂相當成功,能在觀眾聚焦於單車賽的肉搏比拼時,體會到一種緊張刺激的臨場感,而航拍鏡頭的居高臨下,讓觀眾擁有縱觀全局的大氣感,也拍出了台灣各地,尤其是頻海公路的自然風景區美感;至於賽前打出的競賽名號和畫面,像是把“電玩電影化”的視像化,猶如玩電玩時的投入感。


配合競賽的節奏感配樂,不只是畫龍點睛,更是電影最重要的元素,否則再精彩的單車競技,無配樂的空白畫面也只是一幅”啞劇“。

角度方面,印象深刻是攝影師從單車低角度拍攝,能看到/聽到選手換牙時上下鏈的聲音,催化成競賽時的激情。

---------

August 11, 2015

AXA Affin Run

闊別了去年11月的檳城二橋馬拉松,這是我今年參加的第一場路跑。鬧鈴在清晨4點半把自己從溫柔鄉被窩中叫醒,不過實際上生理時間已讓我處於清醒狀態。匆匆梳洗後驅車到Setia Alam。


由於太早到的關係,5點半的賽會周圍還沒見到工作人員指路,在附近繞了幾圈,憑印象把車開到Setia City Mall附近後,看見一名穿路跑T Shirt的uncle走過,才敢肯定集合點是在附近。

抵達集合點後,原來工作人員都還在吃著nasi lemak早點,我也餓了,還以為早點是提供給參加者的,看到他們衣服背後的crew才明白,這是給工作人員的早餐。


時間有點長,清晨的風吹來微涼帶冷,刷手機消磨時間。6點開始,人潮逐漸湧現,草場開始熱鬧起來,這場路跑還蠻多人參加的。


6點半,舞台有主持人號召一起跳熱身操。早上7點,揮旗禮後,集合的男女眾人便快步跑,正式展開10km的路跑。


沿路風景沒什特別,還以為會有湖景,有些失望。Setia Alam不愧是個規劃良好的社區,道路設施齊全系統化,行道樹旁有跑步道,但沿路有許多建築工地,一些泥沙淤積在跑步道上,跑起來不太舒服。部分路段的柏油路也龜裂下沉,不好跑。

用了68分鐘(1小時8分鐘)跑完10km,3.5km時喝了兩小杯的Revive運動水,7km的水站因此跳過,因為平時都可以不喝水跑完10km。


路跑道有輕微的上下坡,比我平時在花園練跑的10圈66分鐘稍有挑戰,對自己完成的時間趕到滿意,也對跑步有了信心。原來我平時的基本功跑出了10km,下次參加10km run就更充滿信心了;也有信心把層次提升到21km的半馬拉松。

-----
一個人的路跑,其實是和自己的心靈對話。一開始眾人邁步跑時,因不甘落於人後,便提步直追,以為跑了很久或很遠,其實只有一小段距離。

因為一開始的求勝心切,過於心浮氣躁,耗失的體力反而導致自己開始喘不過氣來,只好緩下腳步,接受身旁有許多人越過的現實;這時候反而樂在享受一個人的慢跑,體會周圍環境,欣賞天明的變化。如果不承認自己的體力還沒到急速跑的地步,強行透支體力,反而會讓自己抵達不了終點,始終快有快的好,慢又慢的舒服。

觀察到一些人的跑步模式,是快一陣、慢一陣、甚至休息一陣。許多越過我的人,會看到他們在前方慢(停)下腳步歇息,當我越過他們不久後,他們又從身後追上來,然後又停止、又超越。。好幾次重複循環。

用跑步來理解人生,如出一轍。所謂的“跑步人生”,就是這樣的意思吧!

-------
男子公開組10km成績表:281/744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Nettime    Guntime
#281 A0393 SIAH CHONG YAN 01:07:34.80 01:07:57.88 (68分鐘)

1 A0027 MICHAEL XENOS  00:33:44.94 (近34分鐘跑完10km,是我時速的兩倍)
124 A0576 LIM CHEE MING 01:00:01.29
744 A0230 LIM MAN HONG 02:11:36.20

--------

August 7, 2015

《轉捩點》電視劇觀後感

『慾望會驅使自己去追逐那無窮無盡的慾望,慾望永遠無法被滿足,在極度的慾望中,後果將陷於慾望之火;

慾望不是不好,適度的慾望是推動力,但過度或極致的慾望,則肯定是人性的一場災難,抹殺了人性中本有的真善美』

這是我在電影部落格之外,第一次寫電視劇觀後感。

電視劇觀後感不好寫,因為電影是“濃縮版”的電視劇,把劇情鋪陳濃縮在近兩個小時,電影必須達到緊湊紮實的成績,才不會令觀眾在那近120分鐘的觀影時間呵欠連連,所以,我還能在散場後,用殘存餘溫的印象來寫電影部落。

電視劇一般為了拉長播放,會有明顯的主線、副線和支線,而帶出不同的人物。不過,也因為擔心為了拖而拖,電視劇會有纏腳布的羅嗦和灑狗血。

NTV7《轉捩點》這部刻劃人性現實衝突的警匪劇,我從裡頭看見了人性的貪婪、慾望和權力。

劇中主線講述一名非故事主要人物的富商,某次和王小凡(林佩琦飾)談生意的過程中,看上了一名中學生陳若晴,美色的慾念驅使他產生了內心的淫欲,要和這名中學妹發生性關係。若晴是小凡的男友、任職於刑警陳有為(李洺中飾)的妹妹。

小凡是一名事業心很重的女強人,她認為在攀往個人事業的高峰上,出現了富商的很大助力,條件是她必須出賣自己的靈魂,安排富商姦淫若晴。她在考慮沒多久後便答應了,在試探若晴的口風後,果然遭到若晴的拒絕。她在被慾望的驅使下,利用若晴對她的信任,迷昏了若晴,把若晴放在酒店房間任憑富商姦淫。

就因為這場安排,衍生出了許多的故事和人物。若晴不甘被姦淫,聲言要告訴有為此事,為自己討回公道,小凡不想秘密被抖開,更重要是保住自己,不能令令男友對自己絕望,理所當然阻止若晴說出這項秘密,兩人在爭執的過程中,小凡在偏僻的橋底下,用手大力摀住若晴的口,結果若晴因缺氧而死,小凡誤殺了若晴,也就是男友的妹妹。

不知怎的殺死若晴的罪名,會由一名老師林海生頂替,而做了好幾年的冤獄,最後隨翻案成功,但人生已就此改觀。

林海生已婚,和太太Rachel過著平淡卻失去味道的婚姻生活,因為這場轉捩點,他失去了一段婚姻,卻得到了另一端愛情。

犯下殺人罪的小凡為了掩飾,就算在真相即將揭蠱時,發現到自己將成為被懷疑的對象,不惜嫁禍給男友有為,稱有為患上人格分裂症,在失常因不能接受妹妹珠台暗結的情形下,錯手殺死親妹妹,並要所有人相信,有為殺人是有理、有跡可尋的。

因為殺了人,而想盡辦法要掩飾、要掩蓋自己的罪行,後果是牽扯到更多的人,最後是自己引火自焚,如小凡在被槍手開槍致死的臨死一刻自白,“我一開始就走錯了,錯了太多我沒有選擇,已無法回頭,只能繼續錯下去”,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教育意義。

這就像金庸武俠小說《倚天屠龍記》裡頭,掀起武林腥風血雨的關鍵人物成崑,因為痛恨明教教主陽頂天橫刀奪愛,令他和師妹不能在一起,而處心積慮要把明教給挑了,誓要摧毀陽頂天曾擔任教主的明教。

我們先是看到謝遜的胡亂殺人,就為了引出躲藏在幕後的成崑,然成崑不為所動,並暗中助謝遜逃過仇家的殺害,目的就是要謝遜活下來,好讓他繼續借刀殺人,為明教樹立更多敵人、為武林製造更多剪不斷理還亂的紛爭。

回歸電視劇,心理醫生高耀宏自小和弱智哥哥在孤兒院相依為命長大,在六七歲時看見哥哥因不想令小狗發出聲音,用手把小狗捂死,而斷定哥哥在情緒亢奮時有不受控制的情況,包括傷害他人或殺人,而在承受了一番心理煎熬後,選擇對哥哥“大義滅親”作出指正,哥哥是在情緒失控的情況下,錯手殺死若晴。這帶出了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感,縱然是自小一起成長的兩兄弟,而這兩兄弟,彼此間是互相關愛。

王小凡遇到富商對她施予金錢/物質/“成功”上的誘惑,而出賣了自己的靈魂(誘使若晴被姦),這樣的對比,放諸生活皆準。今天,王小凡遇到的未必會是富商,可以是某件令她心動的誘餌;她出賣的也可以是自己的肉體,或最重要的一個人/一件事/一樣東西。

錯了就是錯了,在踏錯了第一步,如果只是一直要謀劃和掩飾、掩蓋錯誤,如用被單或紙來包住火,最後是被更大的火焰把自己給吞噬。

人性啊人性,人性有光輝,也有其陰晦不容看見的地方。影視作品滿足了人們一探人性的設想,也企圖從作品中看到這人性的折射,因為,人都不了解自己。

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