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ugust 18, 2015

《破風》電影觀後感

這是一部很港式的勵志電影,雖然主演的是台灣(彭于晏)、韓國(崔始源)和中國演員(竇驍、王珞丹),但劇中腳車賽的體育記者旁述點評是用粵語,是導演刻意帶出的港式風格。

除了強調是英皇出品,香港導演林超賢的操刀,為電影賦予了濃厚的港式色彩,有港片一貫的快節奏、激盪人心的港式主流價值、不讓鏡頭和畫面使老的風格等...


有朋友在觀後心情澎湃,久久難以自己,在社交媒體留言“salute”,釋放那心中的滿腔熱血;更多的是少年男女,慕名彭于晏的外型和名氣,買票進場就是要看這位帥哥。

通過系統化的電影行銷手法與演員包裝,注入主流價值觀的“內涵”,外形帥氣的運動型男演員坐鎮,以及提倡流行於時下身心健康的腳車賽,這部電影沒有理由不好看。


從電影故事傳達的內涵,我體會到“成功,固然重要;但世上還有許多比成功更重要的事”。還有什麼是比成功(或功利)更重要?我想,這是人在經歷每一階段人生路時,會有不同的心情體會和取捨,當下的個人價值取向。

比如,許多人在年輕時,會全力拼事業,尋求攀上事業金字塔的頂端,名利雙收;稍長後,有人會體會到家庭和親情的重要,一些或更珍惜得來不易的自由與自在。電影教會我們的,看起來是捨棄了,其實是得到了更多。

會有這樣的聯想,因為在劇終時,王仇銘(彭于晏)和韓裔衝線手鄭知元(崔始源),兩人在騰格里沙漠的最終戰比拼時,照理是一(衝)線定勝負。仇銘忽然改變戰略,在離終點尚有一段距離時,就帶頭超越鄭知元,逼得鄭知元被他牽制,也只能帶頭追了上去。

在單車界的衝線競技賽,往往是在離終點不遠處時,大家一路上保留的體力,才敢在此刻盡情發揮。仇銘的不按牌理出牌,目的是要消耗鄭知元的體力,但仇銘自己也不堪沙漠的高溫和一場驟雨,導致地表上的溫度因水蒸汽而升高,正處於體力急劇消耗的階段。

看了這部電影,才知道單車賽不是個人英雄,而是一種團隊精神的體現。除了站在講台上的衝線手,幕後英雄還有破風手和後勤補給。


身為仇銘破風手的邱田(竇驍),本該是為仇銘破風,讓仇銘衝線;然仇銘卻在和鄭知元鬥得難分難解的最後關頭,要邱田衝線,自己選擇放棄;此戰略迫使鄭知元亂了陣腳,最終由邱田獲勝,該隊獲勝。

仇銘在重要關頭選擇了“舍”,除了讓曾經歷禁藥風波而單車前途俱毀、跌至最谷底的隊友邱田重拾人生的尊嚴;仇銘在那霎那,也領悟了比成功還更重要的東西,那就是“一種境界、一種態度、一種修養”。

取是能力,舍是境界”這是電影中一句精闢的對白,久久留在腦海裡未能散去。

成功,對我們來說實在太重要;但在追逐成功的路途上,有許多人性的盲點不能突破,甚至把自己囚禁在心靈的牢籠中,不停鑽牛角尖、深陷執著的枷鎖。

有衝線實力的仇銘,從炫光隊當初的一名破風手,升級到主隊的衝線手,卻因為成名來得太早,畢竟年少氣盛,暴露了性格上的暴躁易怒缺點,最後因不甘破風手Simon的不合作,令他失去賽季總冠軍,在眾目睽睽下失控發怒暴打隊友,後果是被世界單車委員會裁決暫時停賽,也因為情緒的起伏,斷送了和詩瑤的一段感情;

仇銘從單車事業的高位墜下,他卻在這場人生的低谷中覺悟,把腿肉割出去給受傷的女友黃詩瑤(王珞丹),作為女友的移植之用。重新得到一度曾失去的愛情,也改變了自己暴躁的性格,重新站起。


邱田在體力上無法突破衝線手需有的高心率條件,卻因急於求勝,不顧教練要他花兩年時間在高海拔地區騎車10萬公里的心肺訓練,不惜在開賽前注射禁藥,加強自己的心率頻率,因心臟不勝負荷,差點在一次賽后丟了命,也被主辦單位發現注射未經檢測的禁藥,人生因走了這場捷徑,跌至谷底。

既悔恨又愧疚的他,自覺無顏面對自己,令自己從人群中“消失”,沉淪在韓國的單車非法賭博中,當單車賭場的騎手,過著糜爛頹廢的日子。

儘管最後歸隊,他在記者會上,被問及曾涉及的禁藥風波,如今重新出賽的感受時回應:“我已失去尊嚴,我有的只是一台單車..”

從技術角度而言,電影配樂相當成功,能在觀眾聚焦於單車賽的肉搏比拼時,體會到一種緊張刺激的臨場感,而航拍鏡頭的居高臨下,讓觀眾擁有縱觀全局的大氣感,也拍出了台灣各地,尤其是頻海公路的自然風景區美感;至於賽前打出的競賽名號和畫面,像是把“電玩電影化”的視像化,猶如玩電玩時的投入感。


配合競賽的節奏感配樂,不只是畫龍點睛,更是電影最重要的元素,否則再精彩的單車競技,無配樂的空白畫面也只是一幅”啞劇“。

角度方面,印象深刻是攝影師從單車低角度拍攝,能看到/聽到選手換牙時上下鏈的聲音,催化成競賽時的激情。

---------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