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ecember 28, 2013

Satu...之後的尷尬沉靜

剛才採訪全國馬來武術總會(PESAKA)報案,要警方對付1231降低生活費和平集會後,一夥人浩浩蕩蕩在警局外排好,讓記者拍照。

就在此時,團員中不知哪個“不實相”的傢伙,忽然冒出“Satu...”,結果造成一陣尷尬的沉靜;對比505大選前的響徹雲霄的Satu Malaysia,朗朗上口的“一個大馬”口號在505大選後“憑空”銷聲匿跡,成為各族人民中的“避忌(或痛?)”。

以我的小人之心,剛才那位仁兄,或許想表達的是Satu Melayu?畢竟本屆巫統大會多番提起Satu Melayu,Hidup Melayu更是活在自我感覺良好政客“百聽不厭”的口號。

只是,也許眾人顧慮到在場的有3位來自3家中文報的華裔記者,所以對大聲喊出Satu Melayu有所顧忌,擔心或會節外生枝;但又對已名存實亡的Satu Malaysia顯得興趣缺缺,所以Satu之後,只能是一連串尷尬的沉靜。。。

眾人較後以Hidup Malaysia口號,作為報案的集體動作,意味集體作鳥獸散。

我又有小人之心,他們是不是想喊Hidup Melayu呢?同樣是顧忌到有華文報記者,所以只好略作收斂?

這些國陣外圍組織,一般上對華文報記者是防範心十足,必要時甚至毫不客氣拋出種族論述、恫言要沒收記者相機、刻意製造混亂暴力等行為;但今天這項報案,因為希望能獲得華文報的刊登,所以對華文報記者是異常的客氣,還刻意讓位讓爾等進去警局拍照,任拍,忽然間讓華文報記者感受到“禮遇十足”?

看著這些政治變色龍的小動作,我寧可讓自己多心~



December 13, 2013

品牌+服務

“品牌可以為顧客提供許多與眾不同的體驗,如多與他們溝通、了解不同客戶的購物習慣、及投放資源於培訓員工,為每個顧客提供最貼心的意見。”
『Text100 亞太區總監高安琪』

在還未有品牌意識的年代,我們簡單把產品劃分為“名牌”和“非名牌”。對品牌的概念,建立在該件商品是否為“名牌”的地位。

名牌必須具備品牌效應,那是毋庸置疑;但非名牌的也能崛起成為品牌(branded),關鍵在於現代企管的品牌包裝,員工服務態度更是靈魂。

若談到員工對企業忠誠度及對工作投入的熱情,就不能忘了談企業對員工的培訓機制,除了硬體上的薪資福利,人性化管理上如何讓員工感受到與企業的同在,進而願意投入最大的熱情服務顧客,那才是企業成功的關鍵。要知道,員工/人力資源不是榨甘蔗機,一定要把員工榨到汁都沒有,才能“物盡其用”?殊不知這只是在“殺鵝取卵”!

上週和女友到The Curve的鼎泰豐餐廳,第一次踏入這家有著“聞名華人世界小籠湯包傳奇”的台灣連鎖餐廳,服務員有效率的工作態度令我留下深刻印象。客人來鼎泰豐不得不嘗的小籠湯包,但我看著桌上的薑絲碟、另有一小瓶醋和醬油,對調味料不知如何下手的尷尬處境時,只好硬著頭皮向一名中年男服務員開聲“求救”。

該名服務員很自然地把醋倒成三分、醬油一分地與薑絲混合,並很熟練地告訴客人,吃小籠湯包必須小心被咬破而噴出的熱湯汁,他便識趣離開;服務員沒有過度熱情,卻又解決了客人的問題。我想,這就是服務態度拿捏的恰到好處。

鼎泰豐既然自我定位是家台灣連鎖餐廳,服務員自然得說上一口帶有台灣腔的華語。這點在鼎泰豐倒是給人挺好感覺,服務員口音上的不造作,也令客人深深融入台灣的飲食文化。

對比我在一些非連鎖性質的日本餐廳用餐,一踏入店裡就是紛至沓來的日語問候,但一聽到的感覺知道是非日裔口音,而給人一種刻意之感。

要說食物的口感與美感,也許台灣會有路邊攤的小籠湯包與鼎泰豐不相上下,但談到品牌管理與培訓員工的向心力,這就是品牌文化的魅力了。

當時曾和女友討論,為什麼一家國際連鎖餐廳,有能力令經歷長工時的服務員,依然能以良好態度服務客人呢?

關於服務員的工作態度,我曾寫過一篇文章:《新時代的工作態度》,反映了我對服務業員工,工作態度馬虎的失望。

------
當三星智能手機紅遍全球時,我卻堅持使用Sony手機,原因除了是“習慣”Sony的按鍵操作方式,更因為我的第一台智能手機是Sony Xperia。

2012年2月中時,我正一頭熱張羅,往紐西蘭打工旅遊而必須購買的電子配備,包括說服自己,從按鍵式的Nokia功能型手機,轉型成觸屏式的智能手機。當時對智能手機沒多大研究,依稀記得市場上最火紅的Samsung Galaxy I,但當時以RM500為預算,Samsung手機的型號基本上圍繞在Generation X或Y,本來也要優先考慮Samsung的,但也不排除Sony或其他牌子。

在Low Yat逛了好久,先走進去一家Sony專賣店,服務員很殷勤向我介紹售價RM500的Sony Xperia;由於心理還是崇尚Samsung的大眾號召力,於是禮貌向服務員說明我的想法,並到對面的Samsung專賣店看看,Sony服務員也很有禮的道謝。

也許是Samsung買氣太旺的緣故,我在專櫃前站了好久,也試玩了好幾台經濟手機,卻不見任何服務員來招呼;服務員不是忙著服務其他客人,就是站在一旁,也許他們認為,這些人都是看得多,未必會買;更何況我看得還是低價手機,所以懶得離我?

腦海中開始湧現不悅的情緒,怎麼我來購買產品,變成我還得看服務員的“臉色”;對比在Sony專賣店的良好待遇,我二話不說折返,買了生平第一架智能手機,沿用到今天的第二架,依然是Sony SP。

產品(品牌)留給消費者良好的第一印象,等於撒下品牌文化的種子;若留下的是壞印象,以後只能用加倍的努力來補償,或“期許”競爭者自行喪失優勢。

所以說,多麼好的品牌產品,還是必須依靠員工來打江山;如何令員工願意幫你打江山,在於人性化的管理制度。

December 7, 2013

飲茶陶醉

以茶會友,陶醉在茶香中~

人說,酒不醉人人自醉,喝酒令人得到暫時性的迷糊與麻醉,酒醒後依然得面對現實的愕然;喝茶令人醒神之餘,更陶醉其中。

茶有怡情養性之質,更有安定醒神之妙~讓緊張的心情放鬆,調整後重新面對。生理上而言,喝茶蠕動腸胃,刺激胃酸分泌,所以喝茶後常感肚餓。

關於“陶醉”,是回家後和和dear聊起,她問起怎麼我的語氣聽起來醉醉的,不似酒醉,更像陶醉。

今晚在Tea Garden品茶閒喝了許多優質普洱茶,口腔中依然殘存著陣陣茶香與甘醇味。我以為,茶是甜的,甜自何處?這句話真把我給問倒了。但茶若不甜,何來甘醇之甜呢?


朋友說,第一口入茶為苦,飲茶乃“苦中作樂”;我卻無此感覺,難不成我已嗜從苦中尋甜而不自知?所謂的“回甘”即指此吧?

三毛说过,饮茶“第一道苦若生命,第二道甜似爱情,第三道淡如微风”,用這3種層次來形容喝茶,倒不為過。

今晚是第一次正式飲茶,在飲茶與飲酒中做分辨,體內的中華傳統因子,似乎驅使著我遠離飲酒,而向“茶為君子”的方向靠攏。究其然,飲酒令我無法清醒說話,只有愈加疲倦愛睡,要說飲酒的好處,只有那微醺的感覺,敢作出逾越常規之事,行事也比較非理性,卻須承擔言多必失、或動作過於豪放大膽的風險。

飲茶,如沉澱之人;飲酒,勾出那不羈因子,可以輕狂,可以狂妄,可以不知所以然~

茶為君子,是今晚喝茶中的無形感悟。道家中的“無形勝有形、無為而為之、無法生法,法法生息”等,用茶來形似化,彷彿茶的無形本性,卻帶給飲茶人的冷暖自知,只能意會,不能言傳也~

以茶會友,若遇那投緣中人,心中滿腹經綸源源不絕,實乃生平一大快事!30而立、40不惑、50知天命。知天命,白話而言是“開竅”,許多人究其一生,就是無法開竅;有的人在年輕時就懂得work smart,善於掌握人際關係處理,work smart play hard,就像我的dear;

知天命,更貼切而言是enlightenment(湧現、啟迪),湧現自己生命的光澤,找到那“本我”處之泰然,即《牧羊少年奇幻之旅》所言,找到你的天命,一旦如此,即洞悉生命,萬物循環之法則。

第一次的飲茶,卻足以令我胡思亂想之久~感念獲得正能量。

p/s:會動念去飲茶,是因阿dear;好茶要有好茶具,於是敲開了懂茶品茶的大門,獲益的卻是自己。

X             X           X

摘自“品茶閒”,《男人如茶》

男人如茶,是一种沉淀...

男人如茶,是用来泡的。冲泡男人,自然不可以是白开水、自来水乃至于洗澡水,不是“女人是水”吗?水泡茶天经地义,所以以前那些关于男人是泥、是墙、是钢筋、塔吊等稀奇古怪的比喻完全正确吗?男人就是茶,一包取之于深山茶树枝头的叶片,经过晾晒、烘烤、焙制,然后束之高阁,等着一个清纯如水、细润如水、柔媚如水、深情如水的女人,来舒展他的筋骨,鲜活他的血肉,灿烂他的人生……

(水為茶之母,器為茶之父,好茶須有好水質,好茶具更能襯托、交逼出茶的醇香甘厚。)

男人的一生是干涩的,这一点和茶相似。人们往往只看到男人丰富、灿烂的人生,而忽略了背后他们在生活这口大锅里被煎熬的过程。有经历的男人看上去总是别有一番意味,那是因为他们经受过热火的洗礼、粉身碎骨的折磨之后,才百炼成茶,留下淡淡的苦涩的清香男人的心如同被裹在叶片里的茶芽,无论经历多少历练,总是紧紧地收拢在层层包裹之中,他积累一生的隐秘与痛苦亦这样被自己牢牢收藏,从不与人言说
……

茶可以分三六九等,男人也是如此,这是品质决定的,是无法改变的事情。真
正的好茶经得起沸腾热水的考验,真正的好男人同样也要能承受纷繁尘世的侵蚀,眼明
心清,无欲无求,保持天赋本色———只是,这样的男人万人之中又能挑出几个?茶在
杯中,上下漂浮,香气四溢,乍看上去一般无二,若想分辨优劣,还需用心去品。


三毛说过一句话,饮茶“第一道苦若生命,第二道甜似爱情,第三道淡如微风”,若以此标准来衡量男人,滋味又岂止三道?所以说,女人在选择男人的时候,不要挑三拣四,适合自己的才好。
以茶形容男人,可能绝大多数女士也不会同意,在她们看来,如果非得以茶形容男人的话,那也肯定会是“茶叶渣”这三个字,这可以理解,在个别女人眼里,好茶总是在别人的杯里,自己拥有的,永远只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茶叶渣。


生活中睿智如茶甘美如茶体贴如茶的男人还是存在的,作为男人中的“异类”,他们坚持固有的生存方式,在命运的河流中,无论波涛汹涌还是上下沉浮,他们都淡然自若,从从容容……哪怕有一天真成了茶叶渣,也会有人把其晾晒干净,装进枕头里———这样的男人,是可以相伴一生入眠的。

文:瞿逢


*****
旁人瞧記者的地位“高三寸”,當局者卻感受不深,但不否認有“高三寸”的有形或無形迷思;也許這“高三寸”,要等到哪一天光環頭銜不在了,才會深深感懷那逝去、曾經擁有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