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une 9, 2014

堪藍~天空

難以想像,竟然可以在馬六甲看到足以媲美紐西蘭的堪藍天空!

從來沒有想過,赤道國家的馬來西亞天空也可以這麼美,真後悔今天沒有多拍幾張。會偶然拍下這張藍天照,純粹是今午從魯容開往丁賴(Tiang Dua-馬六甲州一小村)時,途經一十字路口被堪藍的天空所吸引,為了要whatsapp傳給女友而拍下。


有時候,就是偶然間為心愛的人的一個動作,卻讓自己留下了永恆。因為心中有愛,所以對一切世間愛都動情,更懂得放緩腳步,去欣賞世間愛的美景。為的,就是能與心愛的她齊分享。

當然,如果心中有愛,能讓自己學會放低身段,在待人處事上顯得更圓融,豈非妙哉?但情慾與人乃千絲萬縷,無法分割,對所愛的人動情,就已動了情慾,有了情慾,還要如何看淡世間事?從來就只有聽聞為情慾/情愛而執著,尚未聽聞因情慾能看淡的。我想,要學習放低身段,還真需要經過人生中的一番的大變化,可能是“失去後的更加珍惜”,才能大徹大悟吧!

藍天還在,這是只有絕佳空氣素質才會有的好天空。氣象學家都在預測,從6月中/尾開始,我國會迎來新一期的埃爾尼諾現象,屆時的旱季,會比年初更嚴重,到時“循例”來訪的印尼煙霾又躲不了!

心慌慌之,趁現在藍天“還在”時多看幾眼,多拍下幾張藍天為“倩影”,甚至可刊登在報紙,以待煙霾來襲時的“还我藍天”,為一緬懷和期待~

June 4, 2014

《那夜凌晨,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》觀後感

如果說,我花了RM8到RM11看一部電影,卻沒有寫出一篇像樣的電影觀後感,難免愧對相等於兩張照片錢。

每次要寫電影觀後感,總會遇到許多干擾和阻撓,例如本來要昨晚寫,關於前晚對香港導演陳果的科幻片《那夜凌晨,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》的觀後感,卻臨時接到通知,有巨無霸闖入老街,必須趕去採訪。結束後回到家已是午夜12點半,吃了在Pasar Malam買的Roti John和沖涼晾衣已是凌晨1時半,適逢《記者apps》專欄的截稿日期,交稿後已是凌晨2點,一句話:無力回天了!

每次寫不成時,總會自我安慰,沒關係的,只要拼命把有啟發的劇情記住,過幾天寫還不一樣。錯了!必須知道,記憶淡忘的速度,是隨著天數的逝去而成幾何正比,如果以為還夢想能記得全盤劇情,那無異考倒我對去年饒有感受的一部美國商業片《白宮危機》,卻寫不成的電影觀感了。對嘛,如果我能在幾天后仍記得《紅Van》的電影劇情,那《白宮危機》也不成問題唄~結果呢,心知肚明。

恰巧電影院座落在公司隔壁的英雄廣場,因此從去年3月來馬六甲工作後,看電影的次數,比在芙蓉時還要多。因為芙蓉最方便看電影的,就是Terminal 2的MBO戲院,但始終得開車去買票,不能像在Melaka Raya時如此方便,放工後便能走路去看電影,讓聲光掠影,撫慰那因工作、感情和生活疲憊的身軀與精神。

廢話說多了,適逢馬航MH 370客機在3月8日憑空消失絕跡,《紅Van》的上映還真應景。導演為觀眾留下伏筆,到底是載著17人(連司機林雪)的紅Van在進入獅子山隧道後,憑空消失了;還是整座香港城市消失了呢?

●一夜之間香港沒有了

我把我對導演要表達的想法,運用在明日刊登的《記者apps》專欄題材《無形的寶藏》上。

是的,當我們不斷遭受現實的誘惑衝擊時,慢慢消失的,是我們那選擇與現實同化的赤子之心呢(香港消失了)?還是我們選擇活出真正的自己,超然於世(眾人皆醉我獨醒,消失的紅Van)

最令我切實感受到和MH 370有關的“應景”,是劇中一男主角,忽然接獲其女友的來電,聲稱他們已消失6年,而男子母親因抵受不住對兒子的思念,在兒子失踪第二年便因病去世了。

男子握著聽筒嚎啕大哭,那種悲痛猶如切身之痛,電影此刻引領觀眾去探討空間的存在,猶如衛斯理小說《大廈》中,主角在踏入第四度空間後,那種與人仍同處一世界,卻看不到碰不到熟悉人類的寂寥與空洞感。

失踪,並不意味從這個世界消失,也許是進入了另一時空,這也是歷久不衰的科幻小說題材,也包括在馬六甲市郊一帶,流傳有關Pulau Nangka末代蘇丹埋藏的寶藏,由精靈守護在另一空間,也許看得見,卻無法在娑婆世界現身。

那麼,對“半”塵埃落定的馬航客機(官方宣布“絕跡”,並非墜毀),飛機是否進入了另一空間,使得娑婆世界的人們,依然在苦苦追尋呢?話說男子女友告知,他們失踪後,香港特首頻頻在國外呼籲各國協助搜尋,並派出專家到失踪點,獅子山隧道上曾發出訊號的大帽山搜人,結果一無所獲。於是男子決定跟隨這條線索,和以任達華為首的大隊,乘坐林雪駕駛的紅Van,朝大帽山駛去,但過程中卻出現多名似敵非友,身著防毒裝的日本人,乘坐3輛裝甲車追踪,以及攻擊紅Van的畫面,導演也刻意安排一些裝甲車撞向紅Van時,傾覆的慢動作,表現了黑色幽默的一面,直到現在,我還是對防毒裝人的攻擊,感到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。

影片比較寫實傳達的,也許是刻畫人在無政府狀態下的瘋狂、呢喃、隻手掌控權力、權力重新分配的寫實。

先從比較容易看見的說起:兩名流氓在下車後跟隨LV女,發現其女在無人戲班偷錢兩人垂涎LV女的美色,開始調戲LV女,其中一人在強姦的過程中,影片製造的驚悚效果,LV女不知何故染上屍斑而死,流氓在扯下LV女的假髮和假牙後,“驚喜”發現LV女是刻意把自己弄醜,實則是美女一枚,於是有了“姦屍”這令人類文明社會難以接受/承受的事情

LV女為何要在戲班偷錢,又什麼原因要把自己弄醜,以及另一名流氓把貼在茶餐廳向LV女追債的告示取下,我不明原因。影片表現了在無政府狀態下,LV女可以把自己的膽怯和害怕拋棄,敢敢在戲班偷錢。

鏡頭轉到當兩名流氓講出事實,而被眾人凌遲處置時,喊到最大聲的娘子軍卻不敢動手用小刀刺死姦屍的流氓,反而要身為“領導人”的任達華先動手,而任達華也推三阻四,一直把小刀塞給旁人,最後因逃不了領導者的身份,而向流氓捅了第一刀。

奇怪的是,當“有人”向流氓捅了一刀後,後來者的“罪”似乎沒有那麼重?大家雖然還是比較難下手,但每人還是終究向流氓捅了好幾刀,特別是“恐怖Yuki”,向流氓捅了最多刀。

開口閉口“天狼星宿命論”的慧英紅,則扮演社會上義正言辭的”假好人“角色,她在向流氓下手時,還不忘向流氓“解釋”,自己只是跟隨大隊,實則不想捅死流氓。早前,當眾人發現自己似乎從世上消失時,慧英紅卻力催眾人應該買保險,後來被人大喝,已是這幅景象了,買了保險要找誰理賠去!慧英紅無從聲辯,只是喃喃自語,是應該買保險的,這是否反映了社會上諸人的一種“事後孔明”現象?

流氓向眾人求饒時,力圖以許多藉口來讓自己脫罪,或讓眾人有種罪不至於死的判斷。在這個消失的空間(或被消失的世界?)是沒有法律約束力的,人在沒有法律約束自己的地方,能夠主宰“法律”和權力的地方,會“自由奔放”到什麼程度呢?

我覺得,導演在這部分是有些表現手法,要觀眾去思考的,特別是人類在無政府狀態下的無秩序、以及秩序重整和權力重新分配的課題。


說完無政府狀態,談談驚悚畫面:

恐怖Yuki無疑有一種刻意營造的驚悚效果,即只有接到女友電話的那位男子才會看到Yuki的神情在某一瞬間的剎那變得恐怖,以及頭髮飄起,這樣的驚悚,不禁讓電影院內的精神一震,神經也被挑動緊張了起來。

更令觀眾神經緊繃的是,Yuki聲稱前一夜不是和該名男子一起走路談天,堅持自己回到大埔家休息了。此事讓男子滿腹疑竇,到底昨夜的不是Yuki,還是自己的問題呢?

其餘的驚悚,包括初始階段不時出現,由日本人裝扮身著防毒裝的怪人,讓觀眾不知他是人是鬼,影片也安排男子和日本人是中學同學,我實在看不懂。

個人覺得導演處理不盡善的地方,是整部片有點無厘頭,如在中大宿舍無端發癲癇症,變成一具骷髏頭死去的大學生,3名大學生友人在路上呼喊幫忙時,身體“斷裂”、變成石塊和面容扭曲、茶餐廳一對夫妻為夫者忽然面部抽筋,繼而面容扭曲而死,這些死法都過於誇張,類似商業片好萊塢式的特技效果。

導演無法為整部片提供良好的銜接點,使得觀眾看到不知所以然,很無厘頭之感。若抱著一般看電影的角度看這部紅Van,肯定會罵到亂,包括我在散場後第一印象的鬱悶感,但剛巧在豆腐cafe遇上馬六甲電影導演麗娟,提醒了我,好電影是會啟發觀眾有所思考,如果一部電影在當下給到觀眾一種鬱悶感,其實是很好的,也許過了幾天,觀眾通過日常生活的一些接觸,除了能慢慢派遣這股鬱悶感外,還能有所啟發與想法。對的,這便是看好電影的妙處了。

我不清楚誰是陳果,對他的電影風格也毫不認識。但若麗娟的那套看電影哲學能運用在這部片子上,我寧相信陳果他不會騙我。

----
後記:會去捧場這部電影,除了是因片名長吸引我,感覺“有東西看”之餘,也是因為片名“大埔”,讓我想通過影像畫面重拾今年3月住在大埔廣福屯小車家的情景,以及走山健行時,新認識的香港山友帶我去參觀大埔火車博物館、在大埔社區中心吃點心等。

還有,憶起大車婚禮結束後凌晨1點,我、小車和Osman三人,從九龍坐德士經獅子山隧道到沙田和到廣福屯的畫面。凌晨時分的香港道路,除卻平時的繁華和熙來攘往的車流量,一片寂靜,就和電影紅Van裡頭完全沒一輛車的情景類似。

從電影中尋找曾有的生活記憶,是許多觀眾的要求;而導演也很聰明,先用這一點來capture和留住觀眾,就算觀眾對故事情節看不懂、甚至覺得整部片很悶,都不打緊;起碼觀眾看到了平日裡熟悉的生活場景登上了大熒幕,這種對社區的認同,會帶動更多社區居民去守護這片家園,並引以為榮!



(凌晨1點25分,馬六甲Duyong)
----

《大舞獅-關聖宮》觀後感

雨夜,看完電影后,一個人把車上的電台聲音全熄了,聽著雨聲滴滴答答打在車鏡上,還有車輪輾過路上積水的滋滋聲。看著雨滴滑落、聚落在車鏡上,整個世界彷彿變得朦朧般的模糊。

《大舞獅-關聖宮》若以看電影的角度來看,只能稱之為一部拍攝平庸、技法和故事呈現普通、“電視劇式”的紀錄電影。

這部本地製作,沒有出乎我意料的驚喜,終究還是部本地電影。

故事背景以兩名麻坡關聖宮舞獅表演者的奮鬥歷程,是部充滿勵志性和帶有文化大眾化/娛樂化的效果。然則,以電影本身的娛樂性和思考性而言,電影無法突破本地電影一貫式的平鋪直敘手法,觀眾會買票進電影院捧場,不是在於電影有拍得多好、或對電影有多少期待;恰恰相反,觀眾不能抱有太大的期望觀賞本地電影,否則期望越高,則失望越大;因此觀眾的購票目的,還是回歸到“支持本地電影”的初衷。

如果本地電影無法突破,還是期待“觀眾買票入場支持本地電影”的思維,本地製作也只能十年如一日般原地踏步,充其量只能等待每年賀歲片,稍微令人“耳目一新”的周青元電影,來讓大家感動流涕,來個溫情回收吧!

《大舞獅-關聖宮》對白其中一項,在於老調重彈“搞文化無法住大屋、開大車”。不錯,這是搞文化工作的現實,如戲裡的關聖宮團長和太太十年來對舞獅的爭論、男主角國富女友要他放棄舞獅,和伊人一同到新加坡工作,即編織“兩個人共同未來”的憧憬。

可惜的是,導演沒有充分抓住這些現實矛盾,並進一步發揮擴散,使得影片只能出現流水帳般的記錄。觀眾看完了,也等於看完一部流水敘述的電影,欠缺絲毫的感動持久力。

期待導演在呈現世界獅王大賽時,會有許多伏筆和矛盾顯現,卻一貫式的平鋪直敘,可惜~
電影也稍微呈現了許多本地年輕人,因為被新加坡的高匯率吸引,而不惜放棄一切,到新加坡打工的矛盾。也粗淺呈現了“有文憑;沒有文憑,卻熱愛舞獅文化”的男主角和女友的現實矛盾。

若說可取之處,這部在學校假期上映的關聖宮紀錄片/宣傳片,但願能啟發小孩對舞獅的興趣,並激發長大後參與/懂得欣賞與認同,舞獅這道華人傳統文化。

此外,影片若能衝出海外,也等於在國際華人社會推廣舞獅這道文化,但願影片能有此功能。

●總結:導演呈現的手法,都是蜻蜓點水帶過許多可供發揮的地方,片子缺乏高低起伏,更甭說讓人思考的視角。而且影片極力帶出的電腦特效等,也令人覺得有意賣弄,結果是畫虎不成反類犬。

本地電影比不上港片或好萊塢片的特技與特效,在這種情況下,一部切合本地社會,並能引起觀影者共鳴的好故事顯得最重要。如果故事點還是回歸到10年前的細微矛盾等,觀眾無疑感到沉悶和沒有創新。

演員以偶像派的臉蛋取勝,演技和內心演繹非常粗糙。

除非是抱著支持本地電影,或好奇於麻坡關聖宮、或想看看登上大銀幕的本地街景(這點還真是觀眾買票捧場的其一原因),否則還真不鼓勵購票入場。

p/s:近期習慣性在看完電影後,趁著有時間空檔,寫寫當下的觀後感,若干時日後再檢視回收。或許,這才能突顯以RM8到RM11,買賬方寸戲票的小小價值吧~

純粹記錄
-----

June 3, 2014

《香港仔》觀後感

“All Destination”,通往全部目的地。

這世上真有這樣一幅的道路指示牌嗎?

今夜看了《香港仔》(Aberdeen),以及前期的《那夜凌晨,我坐上從旺角到大浦的紅Van》,電影裡都有“通往全部目的地”的寫景,令我深感好奇。

香港友人Cherry問了夫婿Stephen後,告訴我在港府行政中心的香港島金鐘,有這幅道路指示牌,令得我下次去香港,好想去那拍照“朝聖”一番。

閒話不多說,All Destination看似條條大路通羅馬,人生理應不會感到迷茫才對;卻因每個方向似可到,又似可不到,其實更令人沒有方向感、更徬徨。

套用《香港仔》中,曾志偉決定浪子回頭,斬斷維續一年的婚外情時,曾志偉對他的小護士情人是這麼說的:“我老了,我動不了,原來我一直搞不懂自己的人生方向;你和我不同,你還年輕,你還能動,還能向前。”

原來,All Destination的後果,其實是對前路根本搞不清方向。這樣的“通往全部目的地”,我們還有必要走下去嗎?


------
多年前引起一片風潮的《無間道》,使得香港電影有了一番新氣象,臥底之間的周旋和人性矛盾,使觀眾對港片重新有了期待;奈何一股跟風式的粗製濫造跟拍,加上原片的續集二和三開拍,明顯只是搶票房撈錢,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後,都不再花錢購票進電影院捧場港片。

去年農曆新年周星馳重現大熒幕的《大話西遊》,依然從商業角度出發,但夾雜了星爺對現代社會的人性探討,如美男子豬八戒開黑店宰人的背後、吃人魚精的無奈經歷、使我重拾對香港電影的信心,也蠻期待星爺下部電影的推出。

去年有機會看了古天樂主演的《掃毒》,對古仔的演技再有耳目一新之感。古天樂和楊千樺這兩人,是我蠻認同和欣賞的中生代實力派演員。楊千樺在《志明與春嬌》中與余文樂搭檔演出的對手戲,其豐富的內心戲演繹,足以帶出典型“港女”的風格與形象,即直爽卻不至於潑辣的性格。

古天樂在《掃毒》中,把拋下妻子一走了之,讓妻子被炸死在煉毒廠的惡毒形象,深入觀眾心坎,古仔把角色中壞到靈魂裡的奸人形象,發揮得淋漓盡致。

由於這部片子要在中國上映,為了符合所謂的“正確價值觀”,這一幕被刪減,劇中的古仔也“必須”死掉,但香港上映的則有不同版本。可見所謂的“正確價值觀”除了抹殺電影人的創意,也遏止了觀眾的思考力,特別是對人性的醜陋方面。

----
《香港仔》在一開頭,便以分線交待劇中的5名成人演員。第一幕以長鏡頭拉近的方式,讓任職導覽員的楊千樺登場。有點眼神錯亂的楊千樺倚靠在面海的防空壕內,雙眼空洞般抽著一根煙,面向遠處的漁村海景;鏡頭拉近時,畫面才出現楊千樺,這種技術呈獻很不錯。

喜歡楊千樺,特別是演出內心戲的楊千樺。

角色一覽:

●楊千樺(沒什麼成就的導覽員,曾志偉太太)

有感於童年11歲扮家家酒時,脫下上衣讓表弟妹和弟弟(古天樂)吸允自己的乳頭,卻被忽然闖入的媽媽撞見,心中累積了極重的羞愧感無法釋懷,並把這股羞愧、內疚和後悔,轉移到母親身上,想像母親因為撞破女兒的這件事,而對女兒產生誤會,並恨女兒入骨!

已逝世的母親真的因為這件事情,而把楊千樺想像成“很髒”,而這麼恨楊千樺嗎?觀眾不知道,但可以想像,母親對楊千樺的“恨”,其實都是楊千樺對自己的“悔恨”,這使得楊千樺其實背的很重的包袱,戲裡的她沒有笑過,電影鏡頭在開始不久,便安排楊千樺向曾志偉哭訴接到已故母親的“退郵”冥紙衣包,增添了懸疑成分。謎底後來解開,才知道原來是楊千樺自己買來的衣包,並在衣包上戳上郵局的“退郵”印戳,這也使得曾志偉有感於自己出軌對楊千樺的虧欠,而剎車浪子回頭。

楊千樺把角色的神經質性格演得很內斂,且收放自如,特別是角色的自覺內疚,而無法面對死去的母親和旁人。

其實,我是被預告片中,楊千樺坐在一輛冥紙德士,行駛在冥紙制的香港城市,而對這部電影充滿好奇。


若單看預告片,會以為這是一部不知所云的驚悚懸疑片或鬼片。鏡頭也安排楊千樺進入308號單位和“媽媽”見面,本就投射出“媽媽討厭我”的楊千樺,再投射出母親“逼”她吃紙製麵條的“鬼片情節”,從楊千樺驚醒的安排來看,原來只是楊千樺的夢境,帶出的是楊千樺無法釋懷的內心世界。

-----
影片中的古天樂、曾志偉和梁詠琪,看似表面風光,實則有著人性的陰暗面。

●古天樂

對人生有近乎完美的要求,甚至看不起女兒小豬的樣貌,認定小豬長大後會很醜,實際上模特兒的其妻梁詠琪,曾在韓國整容,因此小豬遺傳的是梁詠琪的真正樣貌,刻畫出古天樂的虛榮心。古天樂也因求學時欺負和取笑一名樣貌不好看的女同學,而一直帶著愧疚感過活,反而是被嘲笑的當事人,轉校後便把此事忘記。






很多人總帶著沉重的包袱過一輩子,讓別人的過錯/自己的過錯來懲罰自己,但別人其實沒有什麼感覺,更不知道你在背著這幅十字架!因此,我們還有必要去背十字架嗎?



●梁詠琪

一位不上不下的模特兒。因為年齡漸長的關係,加上身處演繹時尚圈這個大染缸,身邊充滿著金錢與物質誘惑,只要特定的金錢、演出機會或演藝事業誘惑,多少女星甘願出賣自己的身體和靈魂,去換回那看似風光的地位和享受?

梁詠琪飾演的角色面臨這番考驗和掙扎,基於對女兒的疼愛和家庭的牽掛,她沒有被誘惑動搖。這種考驗和誘惑,對許多現代人,尤其身處“上流社會”的人士來說,更是司空見慣。

劇中,一名向她伸出誘惑之手的經紀人嘲笑她,“看看你自己,事業搞得不上不下,你以為自己還有多少本錢去和小妹妹鬥?如果有人要你(上床),就已經很不錯了!”


如果用自己的身體/靈魂去換東西,最後只會淪落為遭人踐踏的下場!

●曾志偉

有著中上地位的婦產科醫生,事業和生活無憂,男人的成熟風度,加上工作的乾幹勁,也許吸引了身旁的青春小護士。於是,熟男和小美眉譜出了一段婚外情,在戰戰兢兢的纏綿中,男人內心的愧疚感與日俱增,而女人為了“佔有”更多,不惜到男人的家門樓下,以自己生日為由,要挾曾志偉出來。


這情節,聯想到最近引起熱議的彭順偷吃出軌事件。小三的李若彤為了“逼宮”,據說蓄意佈置了狗仔拍到她和彭順公開親吻摟抱的照片。

-----
香港電影的表達方式其實很淺白、直接和表面,只要稍微用心,加上導演的不花俏、不故弄玄虛,一般上是不難看得明白。

《香港仔》折射了現代社會的人心,在美好社會地位的背後,其實有著醜陋的缺點和辛酸。

獨自進戲院看電影,當身處一片漆黑的空間時,腦筋會隨著電影的鋪陳,似走馬燈轉個不停,這時便要看導演功力和編劇的紮實度到哪,在接收影像的同時,好電影能引領多少觀眾,去對自己的生活、甚至生活和空間,去做出實質性的思考。而一部電影足以激起觀影人對自己的反思和想法,到底能維續多久,這也是我很好奇想知道的答案。

看不懂?當然沒關係,事後想想你便懂。看得懂,散場後卻一片空空,因為你接收到的,只是狂轟亂炸的聲光浮影,以為可以“解壓”,看了後只是不知所云,只有手裡的戲票提醒你,剛才的2小時多你是在戲院裡。

p/s:碰上剛上映的《X Men》,戲院裡一片人潮,大家都搶著看科幻特效的新片,我卻無動於衷,倖免於避開全球化經濟的殖民現象。

------

《竊聽風雲3》觀後感

“土地不是賣來賣去的,土地是用來種東西的。”

從香港回來後,也許有著踏足香港第一步的體會,感受了港人匆忙腳步的典型都市生活,一連看了好幾部港產片。

慕《竊聽風雲》前兩部曲的名,以及影帝古天樂、劉青雲、林家棟等,昨晚購票看了《竊聽風雲3》。

一如所料,影片是典型的港產商業片元素,雖然全片以地產商的窩裡反和權鬥為主線,貫穿了“竊聽”在這波黑線交易中的主軸,也帶出了現今趨勢市民對地產商和開發商炒高地皮的神憎鬼厭;就個人而言,還是認為片商有意借當今熱門話題的炒作吸引票房。

至於能對官商勾結的地產惡霸和官僚提出多少控訴,不在本片的著墨中。

就影片的後續思考性而言,我認為是娛樂有餘,(延續)思考不足。

劇情而言,《竊聽風雲3》告訴你,就算是“兄弟情”,到最後還是會因為利益和權鬥而反目,並以陸永富用盡全力砸死波仔,還有諸位“兄弟”死於非命的情節,告訴你兄弟情,不可信!道理和《投名狀》一樣。

當然,港產片,只要稍微用一點點心思,便能看出導演要傳達的主流價值,這和香港社會的“速食主義”,港人要求直接和淺白的生活態度,有很大關聯。

全片其他無著墨之處,但唯一讓我“醒神”的,就是上訴周迅的一句話。

是的,土地的本質,本就該用來種東西,而不是被轉手賣來賣去的。今天在全世界,炒家興風作浪炒高地皮發跡,害得對土地有需要的人們,被逼用更高的價錢來購買土地,更一輩子淪為這些官商勾結惡霸的奴隸。

在美其名打著“新自由主義”的今天,資本主義的大手恣意妄為,整個資本主義社會向富者大幅傾斜,如果這種“富者愈富,貧者愈貧”的畸形現象無法得到糾正,則未來勢必會發生一場翻天覆地的社會革命,將資本主義主軸重新改寫;

道理類同於18世紀歐洲的工業革命後,因為社會從農業形態急劇轉型,加上當時諸多意識形態的爆發,最後是紅色共產主義/社會主義席捲了全球,讓工農階級佔有一席之地。只是政權最後怎樣騎劫了工農,此乃後話。

“新自由主義”未來會被什麼浪潮淹沒,整個社會秩序要如何改寫,我看不到。

也許,在我有生之年會發生;也許不會,who knows?
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