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就是花個14塊半進戲院給恐龍嚇,期待值不用太高,反正都預了電影賣弄的就是變種暴龍的特效和音效、及一些驚悚畫面....
(GST後,戲票好像不能降價了,過去平日天的熱門大片,戲票最貴不就RM11,GST後漲到RM14.50了。看來要少看一些戲,尤其是熱門片了)
《侏羅紀世界》(Jurassic World/或為侏羅紀公園4)不愧為今年暑假檔的大片,上映前的兩個月,電影院大量播放預告片trailer,勢必要用雷霆宣傳攻勢,收票房催谷之效。
果然,上個拜三晚上的首映,單是馬六甲的GSC電影院就宣告爆滿,碰上馬新兩地的學校假期,上映幾天就奪走了許多學生票房;就算過了幾天,今晚踏入電影院,還是會看到家長帶著小朋友來看恐龍,真可謂闔府同賞。
衝著恐龍世界的號召,以及名導史蒂芬史匹柏在《侏羅紀公園1》和《侏羅紀公園2之迷失世界》闖出的名堂,只要打著和“侏羅紀”有關名號的恐龍電影,定能賣個滿堂紅!
回顧侏羅紀電影系列,我的回憶回到了當年爸爸帶我到峇株大戲院,1993年首度上映的《Jurassic Park》。小學生的我,只憑著依稀的印象,記得科學家從一個被凝固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的血上,提煉出史前巨獸恐龍的DNA,而讓恐龍世界重返。
小朋友看恐龍嘛,除了有著一點點的科普認知,更多的是投射出想對小恐龍(各類恐龍玩具、玩偶)的親近,也許在小孩子的心理,把恐龍當成小狗小貓般好親近的寵物?
看電影,在過了若干年後,其實對劇情已毫無印象;當然,借助如今資訊發達的搜索如維基百科,當年的電影情節頓如“歷久彌新”。只是,懷念在大戲院看電影的珍貴,在於那種“已不能再返回”的情境,以及童年時光,爸爸帶著還是小不點的自己,去看電影的小幸福。
(M1905電影網影評:「新版的《侏羅紀世界》,真正的看點還是對老版《侏羅紀公園》的致敬。你會在片中看到大量當年《侏羅紀公園》的元素,比如工作人員穿著當年的T恤,以及老教授哈蒙德的雕像。他們甚至會逃到舊的園區,藉機盡情展示當年的道具。包括一些橋段的設定,比如角色躲在車後面,恐龍逐漸逼近的場景,相信你們一定也很熟悉。作為一部恐龍特效大片,影片並沒有辦法在技術上,或是劇情上,帶給觀眾太多驚喜與新鮮感。唯一的看點,大概只有童年記憶的尋回了)
摘錄孫德俊影評:回想起1993年大戲院大排長龍一票難求的盛況,一眨眼,22年後連大戲院也變成了恐龍..這是時間可怕的力量..電影拍來並不讓人驚喜,都說了,今天的觀眾眼睛是被寵壞了,我們還有什麼大場面沒見過?!
後來史導在1997年執導的《侏羅紀公園續集之迷失世界》,還有沒有再去看,就真的毫無印象了。看回今天的一些影評,給的評語是劣評。
--------
《侏羅紀世界》,定調就是一部要在全球賣座的商業片。商業片的元素,就是要用一系列令觀眾喘不過氣的特效、音效、動作、誇張的特技、驚悚畫面,這些都具備在裡頭,所以看了後走出電影院,不需要太多的思考空間,反正那兩小時的觀影時間,把自己關在一個比較大的黑盒子裡,讓腦袋恢復到一種跟隨電影劇情起伏的放空或懸空的心態,就行了~
電影提出的思考價值,在於對人性“貪婪”所帶出的反思和隱約的譴責、公園InGen保安隊長Vic Hoskins和遺傳學科學家Henry Wo的貪婪和野心,要把變種暴龍當作一種軍事武器,Hoskins還振振有詞,此舉“可以減少人類的傷亡”,這就是野心家如希特勒所提出的歪論。
Hoskins最後死於被迅猛龍(Raptor)的啃咬攻擊,應驗了因果報應;吳博士則在混亂中把科學實驗室中的恐龍胚胎帶走,坐上直升機逃走,為影片埋下續集伏筆;而劇終傷痕累累的暴龍,迎向朝陽的一聲嘶喊,似乎也是續集的伏筆。
恐龍,那是絕跡於史前的巨獸,因無法適應世界的變化而絕種;自私的人類卻為了促進商機,要在外島上建立一座恐龍主題公園,大賺旅遊財,於是僱用了一批沒有道義的科學家,通過恐龍基因的調配和改造,不只成功“製造”了恐龍,還有更令人震撼的變種巨型暴龍。
誠如電影裡頭的對白,“在這座公園裡頭,沒有一樣東西是自然的。”所以他們看待恐龍,到底是一件沒有生命、可來可去的“東西”,還是只是作為吸引遊客到來的“數目”。
當我們在討論“複製人”時,這樣“沒一樣東西是自然的”,令人不寒而栗。
人類的貪婪、違背天理、自作孽,注定要自己承受惡果...翼龍大展,從天而降闖入人群中,見人就抓,呈現了一種混亂和失序的混亂...
人類的貪婪,在有了恐龍還嫌不夠,為了吸引人潮,維持公園的吸引力,因為人們都是喜新厭舊的,公園大亨Simon Masarani通過基因學實驗室,製造了“秘密武器”;不料這只融合多種生物基因的變種暴龍,懂得用偽裝、轉移注意力的方式逃出牢籠和攻擊所有移動生物,體會到殺戮的快感,成為公園製造混亂的始作俑者。
大亨被安排駕直升機的角色,帶有相當戲劇性和嘲諷性,飛行技術還不精的他,在遭到觀鳥區的翼龍成群結隊飛出時手足無措,結果直升機墜入觀鳥籠內爆炸,自己和僱兵死於非命,還令得鳥籠破了個大洞,全部翼龍傾巢而出,為公園帶來了巨大的災難。
影片在一開始的鋪陳劇情和人物出場,可說相當有秩序和到位。鏡頭以正辦理離婚手續的夫婦Karen和Scoot,為了解決離婚問題,暫時把兩名小兄弟Zach和Gray,送到中美洲國家哥斯達黎加恐龍島國擔任主管的Claire相處,Claire是Karen的妹妹,劇中身份是兩名主角的阿姨。
身為恐龍世界主管,Claire的職責,是構思足以保持公園的高遊客人潮,同時又能以最大、最迅猛的變種恐龍,讓恐龍世界成為全球新聞的眼球。我們可以說Claire也帶有貪婪的人性,但她處於那個職位上,的確也只能當局者迷;而在大是大非前,還是能做出力保人命、殺死恐龍的決定。
高中生的Zach此趟肩負照顧弟弟的責任,但典型的哥哥不屑一顧性格,心理總覺得弟弟是個拖油瓶。Zach的女友對要離別的男友依依不捨,Scoot語帶捉狹,這不是要上戰場的離別,只是要離開一星期罷了;不料一語成讖,兩兄弟還真差點被變種暴龍殺死而回不來“人類世界”。
電影的柔性橋段,在於人在恐龍公園遊覽車上的Gray,還是很難過爸媽始終要離婚,而Zach的大哥性格,迫使他不能在弟弟面前表現脆弱,於是相勸弟弟,“以後你會有兩個生日、兩份禮物、兩個XX”,但Gray垂淚,寧願不要這些“兩個”,只要爸媽不離婚;
高中生的Zach則倔強地說,反正再過兩年他也不住在家裡,而且許多同學的父母也離婚了,似乎“離婚”顯得理所當然,他也對成人世界的離異感到麻木了。電影以一般人夢寐以求希望進入恐龍世界參觀的華麗場景,來對比主角內心的備受煎熬;這個一閃而過的對比,還是能短暫觸動心弦的。
有趣的是,Zach雖有伊人侯戀著他,但少年人還是春心蕩漾,在遊船上和公園排隊時與一名金發少女的眼神交接,令他不自覺想接近對方,想有過一番艷遇?
公園的一切,還是相當平穩運作的,吸引各方人潮,看似這是一場源源不斷的商機,但為了闖出更大名堂,公園研製了秘密武器,然這頭變種暴龍有著墨魚基因的可不斷增長、樹蛙的隱形偽裝的特性,她避過牢籠的熱輻射探測儀,在牢籠中用爪抓痕,使得人類以為它已逃出,而進入籠內查看,殊不知她真悄悄躲在暗處,要覓得良機衝出牢籠,再想辦法把自己身上的追踪器連肉扯脫。
電影安排在史前恐龍追人、恐龍近距路搜尋和瞪視躲在車後及車旁的人類、變種暴龍連肉扯落追踪器,滴在僱兵手上的血、兩兄弟被變種暴龍追逐,被迫跳入深潭,那樣的驚悚場面是比直接把人吃掉更有震撼力的。在水里生存的巨大滄龍一躍而上,把吊著的鯊魚吃掉、把Sarah和翼龍吃掉、以及把變種巨龍拖進池裡,也是有一定的震撼效果。
電影,有那一丁點的人性貪婪主義可供思考,但推敲和反思的空間還來不及消化,很快便被恐龍嘶咬和追逐的特效給蓋過。也許,這是典型的商業片元素,要帶給你一點點的主流價值,但又必須賣弄特效技術,刺激你的感官效應,讓你回不過神來。
個人而言,這是一部可看、可不看的熱門商業片,不看不覺得可惜,看了也未必覺得值回票價。
---------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