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anuary 19, 2016

熟為黑,熟為白?

小時候看電視劇,總喜歡揪著大人問,誰是好人,誰是壞人?

長大後,一次朋友問起某派系的政治人物,哪邊陣營是“好人”,哪邊是“壞人”,我則一時語塞,還真答不上。

是非黑白本就不是三言兩語之間能說得清楚,更何況身處的是灰色地帶的洪流?但儘管如此,在大是大非面前,還是要堅定站穩立場,捍衛那僅有的正義和公義,否則正義變成了爭議,就此爭議一生。

我只能告訴朋友,誰是好人誰是壞人,由於所處立場的不相同,沒有人能答得上來;充其量只能答說,哪邊陣營比較受人歡迎,哪邊則不,畢竟從自己的角度看敵人,敵人是壞人;但從敵人的目光看自己,自己又何嘗不是壞人?

-----------
近來迷上了新加坡8頻道配合去年SG 50而播映的《信約之動蕩的年代》電視劇,進入接近尾聲的劇情扣人心弦,充滿張力的情節,令人對身處於那大時代洪流的男女們,那不由自主的命運安排深有感概。

同為兒時好友的主角男女,長大後各分道揚鑣,一個為了理想負笈英國考獲了法律學位,回國後成了政治部大頭;一個為了主義加入當時盛行的地下組織,逐步走向森林游擊的“顛覆份子”;一個加入黑社會,成了身不由己的私會黨老大。

在價值觀明確的文明今日,黑白看似可一手拉開般的分明;可黑白分明的實際情況,從古至今都處於一片渾濁,皆因人心乃善惡並存,又何來絕對的善、絕對的惡呢?

政治部阿頭看似身處白道,有著法律和社會規範所賦予的權力,而得以為所欲為(看回今天無法無天的政棍,更是如此);地下組織被當權者打壓,是破壞和顛覆社會的恐怖分子,但所擁有的武力令人不寒而栗,目的卻是建立一個充滿理想、人人平等的共產社會主義?黑社會老大看似被人唾棄的黑道分子,卻秉持著講義氣和熱血精神。

熟為黑,熟為白,在這錯綜複雜的糾葛中,我們模糊了?

地下份子洪丹勇捲入組織的清算爭鬥,儘管自己為理想拋頭顱灑熱血,到頭來卻差點死在同志的石塊下;而洪丹勇為了達到所謂的理想和目標,也是不擇手段六親不認,包括搞暗殺,這是馬共份子的典型手段。

政治部阿頭為了滿足自己更大的權力野心,要確保自己在年底的選舉中勝出,以便擔任內閣部長,於是聯繫了兩邊各敵對陣營的黑社會,要求作為自己的樁腳,動員選民投他。

新加坡電視劇雖點出了政治的黑暗、政治是野心家的權力鬥爭工具,始終沒有台灣鄉土劇的深刻與內涵,只能點到為止,但也隱隱約約,讓觀眾體會了政治圈的黑暗,野心家如何在那陰暗的角落中上下其手,美其名曰自己為為國為民的政治家,如幫助爭取了公民權法令,保障南來移民的公民權地位,實則為爭鬥私慾。

政治部阿頭張晏(陳羅密歐飾)為了消滅他所討厭的人,驅使黑社會阿頭白狗(黃炯耀飾)命令屬下去殺另一名黑社會頭領胡佳(陳泓宇飾),胡佳的女性好友糖水妹,卻成為被綁架和挾持來威脅胡佳的工具,最後慘遭姦殺,死得淒慘,令胡佳痛不欲生,誓要殺了早前背叛他的兇手鐵齒。

就因為張晏的這道私慾,累得糖水妹枉死、胡佳的冤冤相報,種種一切皆因一人的起心動念而起,是為“緣”也。

上一部觀劇對“緣”的深刻,來自於《轉捩點》,就因一名富豪的色心,強奸了一名中學生,而引起了後來的許多紛爭、謎團和矛盾,人心叵測,古往今來,亦是~

----------------

January 17, 2016

我看台灣總統大選

台灣實現第三輪政黨輪替,中國以外華人世界的中文媒體,都以“台灣史上第一位女總統”,來突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終於“出彩”的形容。

隨著男女平權,其實已無需刻意去強調男總統或女總統,就像德國總理默克爾、前英國首相,有著鐵娘子之稱的撒切爾夫人,都是女流之輩,唯能力和表現,就是比男性更勝一籌,倒也不必去刻意突出這“女”的身份。

猶記得4年前的台灣總統大選,當時還在芙蓉,不到一個月的時間,2012年3月5日就要飛去紐西蘭,實現我的打工旅遊異國之夢。

當時芙蓉住的郊外嶺租屋,安裝了台灣公共電視,基本上是很近距離感受到台灣總統大選的熾熱。

當時尋求連任的小馬哥形象大好,儘管島內年輕人已對從2008-2012年任內建樹不大的馬英九口出怨言,但海外華人幾乎一面倒,都支持馬英九連任凍蒜。

包括我,也許是受到一位朋友的感染,也受到小馬哥正面和正直不粘鍋的清廉形象給感召,在情感上希望馬英九連任,也希望國民黨繼續執政;

不希望蔡英文中選,或多或少受到媒體的影響,認為蔡英文無法提出一套明確有主張、卻能繼續和中共維持良好關係的兩岸論述。while,能影響和掌握大眾對一位領袖或事件的觀感,這就是話語權(媒體)的力量,它是一種循序漸進的潛移默化,變得讀者/大眾認同了該媒體的論述。

也許,國民黨在經過了2000年慘敗,台灣實現阿扁掌政的第一輪政黨輪替以來,12年的時間內臥薪嘗膽,國民黨也淡化了過去那予人黑金政治和貪污腐敗的負面包袱,來個形象重新定位。

蔡英文在2012年的那場總統選戰中鎩羽而歸,但這沒有阻撓她回去黨內,對黨內各派系大佬進行的整合,使得老樹盤根的民進黨各山頭大佬,願意支持她這女流之輩,4年後再次逐鹿總統寶座。

馬英九當選,當時我很高興,彷彿自己心中的期盼得到了滿足。但與此同時,國內一些比較有“進步思想”的年青人,特別是留台同齡的,卻認為不是馬英九當選,因為馬英九在4年的任期內,無法給到台灣人要的東西。

當然,許多年長者、甚至我都不認同這種論述,但這種“不認同”的基礎其實很薄弱:我不在台灣生活,島內政治給台灣人的、島內人士所感受到的生活壓力,都不是身在彼邦的我能體會的。

同理,我不是台灣人,又怎麼能代台灣人期待/抉擇屬於他們的命運呢?這對台灣人無異是不公平的。

就像去年新加坡SG 50全國大選,執政人民行動黨取得比上屆更輝煌的壓倒性勝利,國內許多在505變天不成而懷著一股鬱結情懷的年青人不禁感嘆,怎麼新加坡人不願改變呢?評論界也出台一些列明新加坡人追求安逸生活、處於穩定社會現實的“不變”因素,去分析(結論)新加坡人在大選為何繼續政治保守。

還是那麼一句話,我們不是新加坡人,又怎能把我們在505大選變天不成的落空,冀望在彼岸,期待由新加坡人替我們去實現呢?那也只是一種“虛幻”的期待感吧。

去年10月在台灣旅行,在台中包了一部車子遊覽新社。印像中,國民黨籍市長胡志強在任期間,打造了“大台中市”,堪稱是不錯的執政成績單,於是和開車的60多歲司機A Pek(徐文鐵)談起這件事。

A Pek對胡志強的評價倒是中肯,“胡志強是不錯啦,是認真有做到東西。可他在位太久了啦,我們台灣人覺得,在位太久總會有一些弊案(被掩蓋),所以還是要給他換一換。”




台中A Pek的小黃

在台中市時,A Pek還刻意向我指出胡志強任內建的好幾座跨河橋,晚上開啟了五顏六色的霓虹燈,塑造出一片美感。A Pek說,好看看是好看啦,但實際作用有限,雖然他也經常帶孫子去那裡的公園散步吹河風。

A Pek要我看台中市新建的許多高尚住宅,其中一棟強調著防企及大地震的高級公寓,叫價一單位是4千萬台幣。樓市價高企,又怎不叫望屋興嘆的台灣年青人火滾?正如鳳凰評論網說的,朱立倫打出了失敗的競選主軸“台灣拼經濟”,其實應該是“拼口袋”才對!

要了解一個國家、或一座城市,和德士司機的對談,是最快的捷徑。

我們可以把台灣人對領袖在位太久會產生弊案的聯想,理解成一種政治民主社會的高度成熟;也可以將之詮釋為“做不好,就換”的選民情緒。

無論如何,在藍綠分隔南北(台灣)執政的年代,台中屬泛藍陣營,民進黨始終無法跨過濁水溪,把台中染綠。

但去年的九合一選舉瓦解了泛藍的神話,綠營不只衝破濁水溪,首都台北市長也落於無黨籍親綠的專科醫生市長柯P手中,國民黨僅剩下碩果僅存的新北市長朱立倫。

這次的立委選舉,民進黨連淡水河也攻破,打敗基隆立委、前台北市長郝龍斌。整個台灣北中南、總統府和立法院完全染綠。

蔡英文當選,最受關注的是台灣與大陸的兩岸政策。在這道重要的立場,蔡英文的回答是:“將建立具有一致性可持續性的兩岸關係,以普遍民意作為推動兩岸關係基礎,保持海峽兩岸和平現狀,以創造人民最大利益和福祉。”

蔡英文在短短4句中,提到了兩次“人民”,“和平”、“利益”和“福祉”各一,明顯的,蔡英文不會走上陳水扁與大陸硬碰硬的老路,反而不排除會盡力化解中共對民進黨的不信任和敵視

不過,強調台灣本土意識的民進黨,在先天上注定不能和中共走得太近,國民黨就是個鐵錚錚的例子。台灣人民認為國民黨政府經濟上對中共政權有所求的情況下,把台灣給“賣了”,所以在這次的選舉中,集中把票投給蔡英文。當然,蔡英文深獲年青選票和首投族的青睞,更是這次取得壓倒性勝利的助益。

在蔡英文執政下的民進黨,會和大陸保持怎麼樣的關係,台灣的未來輪不到我們來擔心,台灣人這次用選票選出了蔡英文,更大層面是反映了對馬英九執政8年的不滿與怨憤。

正如蔡英文所言,2016年台灣總統大選第三輪政黨輪替,台灣人向世界展現了驕傲。

-----------------

January 14, 2016

不能捅破的窗紙

吸電子煙不等同於抽煙,這是馬六甲首席部長依德利斯哈倫1月13日在EXCO PC面對媒體時,對在禁煙區吸電子煙的詮釋。

根據言下之意,其實說得很白:煙客在禁煙區可以自由抽電子煙,不會遭到執法當局取締。

只是,當我把這道問題拋向尊貴的時,尊貴的沒有正面回答,而是“婉轉”指出,“目前未有一套法令或有力研究,能證明吸電子煙等於抽煙,包括電子煙噴出的是水蒸氣(wap),而非抽煙噴出的煙(asap),因此州政府需要三四個月進行相關研究云云。”

尊貴的沒有明確說出,煙客能自由在禁煙區抽電子煙。儘管其言下之意確是如此,但既然他沒說,我可不能代他說,否則就犯了“過度詮釋/代人詮釋”的毛病,隨時又要被列入不受歡迎名單。可見,用“不能捅破的窗紙”來形容這現象,並不為過。

所謂的“窗紙”,窗紙後的景象多半是半見半不可見,尚有一層朦朧,但窗紙能夠遮得了多少,還真猶抱琵琶半遮面了。不過,自以為能讓窗紙後的景象一目了然,而去捅破窗紙的“肇事者”,對建立窗紙的人而言,肯定不會讓捅破者好過。

身在主流媒體,批判思考似乎不適宜,儘管常自我強調/辯護記者不是“錄音器”,也不是“你講什麼,我寫什麼@你沒講的,我不能寫”的照單全抄,但實際的採訪工作,要的就是這樣的“有文必錄”。要說是自我保護也好,要指責是不得罪人的犬儒心態也可以。

附上《姚再添的神化》,也許是在替自己重新定位?有時在一個行業久了,未必是越來越清醒,反而是越來越渾濁、昏昏沉沉的。。。官場上常說“難得糊塗”,我卻是“糊塗度日”;看來糊塗也未必是件壞事,反而能讓自己不去想太多、放棄掙扎,安於現狀,做個聽話的人?

--------------
森州馬華一代強人姚再添患癌病逝,走完了充滿爭議的一生。翻開各大中文報對姚再添辭世的報導,最吸引眼球的,莫過於有著“愛心議員”之稱的姚再添,遺體火化後遺留的340顆舍利子、以及骨灰撒入大海時,在海面上形成的“龍形”奇景,採訪記者更將之描繪為“象徵姚再添已往生西方極樂”的判斷。

本文無意去論斷姚再添一生的功過是非,但姚再添生前熱心於慈善事業,創辦愛心腎臟專科醫院及馬華愛心洗腎中心,在社會上享有崇高的形象和地位,此乃不可動搖。

套用華人傳統價值觀的理念,人死後蓋棺定論,生前的功過自被載入後世史冊;但別忘了,隱惡揚善更是華人社會的“美德”。

華文報此次對姚再添的報導,甚至不惜“造神”到把姚再添塑造成為一名“完人”,將姚再添的形象拱托到神臺上,就算我自己是華文報記者,在把報紙掩上後我不禁自問:有必要如此嗎?

人生在世,沒有人是完人,更何況是一名社會領袖。姚再添生前一些充滿爭議的事蹟,對比死後這樣大篇幅的造神報導,落在一些相關的公眾眼裡,不得不對報館的公信力產生了疑問。

猶記得90年代我初培養閱報興趣時,當時接觸到的中文報,對姚再添所塑造的形象,就是一名“森州愛心議員”。

到我有機會2011年在芙蓉當記者時,問起同行對姚再添的評價,卻不是報紙上所看到的如此正面,那是對我造成的衝擊:原來實情永遠是和報紙上知道的不一樣。

對於媒體造神運動,身為新聞工作者,連我自己都感到混淆,這到底是新聞競爭上,人有我也要有的姿態;還是因為讀者愛看,報紙就給讀者這樣的餵養?

姚再添的神化,令我撫卷嘆息,而我依然是圈內人,也只可點到為止了,但求自己不會被捲入下一波造神運動的漩渦里。

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