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une 26, 2013

308人在基督城(NZ Day 3)

每到308,總令我熱血沸騰,4年前的今天,我在PWTC等待國陣“例行公事”公佈在大選狂胜,結果大熱倒灶,國陣迎來史上慘敗,此後開創了大馬新政治格局,延續到2013年的505換政府。

2012年3月8日,是我踏上“Aoteroa長白雲的故鄉”第3天,花了一天半尋尋覓覓,今天天氣好,是我正式認識基督城的時刻。

剛到紐西蘭,三餐最令我煩,想像中以為紐西蘭和大馬、新加坡、泰國一樣,街頭處處皆street food,哪知道紐西蘭人流行自備食物,加上時薪高,使得街邊販賣的食物價格貴,至少8紐幣以上,叫我於心何忍?

很幸運,今早在Tranquil Lodge遇上一對英格蘭情侶,有點年紀的男生(我心裡想著是“大叔”)很慷慨把他的cereal谷糧捐給我,加上昨天自己買的牛奶,解決了早餐問題。這對情侶為了省錢,選擇睡車和搭帳篷,但他們也會在餐風露宿一段日子後,住進旅舍寵一寵自己。

男生告訴我,可以在旅舍索取人家不要的衣物,有時會找到寶呢!後來成為“老鳥”時,常在BBH搜索人家“捐”出的食物,對搭車的背包客很有幫助。

遇上陌生人“捐”食物,心裡挺感動的:

吃了早餐谷糧,出門去了~

這就是傳說中的櫻桃Cheery嗎?竟然在路旁看到,還能摘來吃,好興奮!



不懂是不是強摘的果實不甜,吃起來不甜,哈哈~

路過Manchester St的教堂,隨手節拍:

基督城市立藝術館,外觀設計很美,在基督城安步當車的那幾天,每天下市區都會經過,總想著幾時進去都行,直到離開紐西蘭那刻,還是沒去過。反倒是後來在Taurangga失業時,有機會“穿睡衣”到TG的市立藝術館逛逛。
典型的明日復明日,明日何其多,結果明日不復返~ 

目前無法舊地重遊,只能以谷歌地圖解“鄉”愁。

(打工旅遊的紐西蘭,有我們最回不去的“鄉愁”)

城南筆直通往山上的Colombo St,一路往南經過半山住宅區,可攀上人煙稀少的Mt Vernon Park,後來的我載著小車上山吹風,遠眺Governors Bay,真美~

基督城的道路,在我後來旅行有車時,條條要道都是我的必經之路,當時對基督城交通的熟悉感,不亞於在大馬的任何城市,也是種歸屬感~

雲霧繚繞,讓人如夢似幻:

由於昨天已去了該去的植物園,Hagley Park範圍太大,沒法走完,走入又怕迷路,所以今天多數都在植物園Avon River河畔和鴨子玩耍,偶爾有想法時玩下手機上FB。

不知不覺,我逛到了城南的巴士總站,距離旅舍45分鐘腳程,晚上走回去時就苦了。

紐西蘭的車價便宜,地廣人稀,只得450萬總人口,所以雖然人人一台車,但除了奧克蘭,幾乎沒有交通阻塞。

由於私家車的方便,加上人口少,紐西蘭的公共交通不像亞洲國家般發達和擁擠。諾大的南島第一大城,巴士總站卻比大馬的縣城巴士站還要小,令我好奇。

不過,巴士總站的規劃良好,環境也很乾淨。明天打算和阿華搭巴士去New Brighton,到背包客嚮往的面海圖書館“朝聖”。拿了份基督城周邊地區的地圖研究,如果有時間,還想去Sumner海灘。

昨天買了機票,倒數著離開基督城的日子,期待在Tauranga的新生活,心情也就沒有初到基督城時的鬱悶與逃避了,反倒想趁最後幾天的時間,貪婪地把基督城走完。


巴士總站只有4個月台,簡潔明了

基督城的巴士,遇到熱情的年輕kiwi,坐在巴士上的他們看見我舉起相機,馬上熱情朝我舉起大拇指,令初臨貴地的我感受到一絲溫熱。



看到中文字?哦,原來是“日本祭”,看來基督城也挺多日本人的

哈哈~終於看到真正的中文字了。可是,因為地震後建築結構不穩,諾大間的Asia Shop也人去樓空,徒增蕭瑟。

往回走時經過這家情趣用品店,玻璃門貼滿“大折扣”的招貼,在好奇心之下推門而入,銷售員朝我招呼“嗨,親愛的”,令我“受寵若驚”。裡頭擺設了許多性玩具、大型陽具、潤滑劑,令我大開眼界,售價數百紐幣都有。性光碟非常多,還提供折扣呢!傍晚6點半,整間店只有偶爾進來的幾位男顧客,剩我獨自閒逛。想在店內拍照,但想想可能不適合,作罷~

走進有New World的Central South City mall,驚喜發現裡頭有免費上網的城南圖書館。雖然圖書館已打烊,但還是有免費網線,在我對面就有3名洋人按手機、或開電腦上網,對渴望在FB上得到虛榮認同的我來說,也立即拿出智能手機,馬上報告我的“行踪”。

回國了,請問我有閒情去翻回去年9個月的“FB”行程嗎?挺累人的~所以啊,在FB上的帖文、照片、想法之類的,都是“虛”的。人天性就有一種空虛,空虛自然需要填滿,科技時代的今天,FB的面世,用最即時、最方便的方式讓人得到這種虛幻的滿足。很慶幸,我重新認識了blog,藉著在鍵盤上敲敲打打,說服自己習慣不把澎湃的情緒和想法宣洩在FB動態。

在紐西蘭沒有好好把握當下,一直活在FB的世界,錯過了身邊的精彩片段;也許,應該學會把情緒疏解在適合的管道,如寫日記、寫blog,自然而然就能減少依賴FB,減少依賴別人對自己的虛榮like和留言。

紐西蘭的商舖都很早打烊,傍晚5點開始員工們就拉閘了,後來在第一大城市奧克蘭也是如此。剛開始不習慣,新馬泰的購物中心都是要晚上10點後才打烊,幸好我不愛逛街和夜生活,所以紐西蘭挺適合我,不如一些中國包友所言“好山好水好無聊”。

晚上7點35份天色全黑,飢腸轆轆,走進New World看看有什麼現成食物!天啊,在洋人國家竟然有販賣米飯!我有看錯嗎?!真的~是米飯耶!太開心了!!!哈哈哈哈哈!對已經2天沒吃到顆粒飯的我來說,簡直有種“幸福”的感覺。

New World的食物攤還有其他食物,有點像大馬的經濟飯檔,有我喜歡的燒雞腿和沙拉,太棒了!這樣的菜色,簡直為我而設。

一肉(1.83)生菜沙拉(1.17)一飯(0.84),一餐價位紐幣3.84,折合RM9.60,雖然貴了點,但能在陌生異國吃到洋人的米飯,真的好幸福喔!

因為太餓了,把雞腿啃完才想到要照相留念,為我困窘的紐西蘭初體驗留下回憶。


後來在紐西蘭學會下廚,自己買包5kg的澳洲米才紐幣不到10塊,米飯又好吃,所以餐餐都米飯炒包菜,吃得很滿足。反倒是回國後吃不到香米,又有諸多麵食選擇,所以對米飯的眷戀可能還不如在紐西蘭。

相機還是大馬時間,顯示只下午4點40分,但時差5小時,紐西蘭已是晚上9點40分,冷冷的秋風吹來,冷得我直打哆嗦,走到賭場就“安全”了,再走多15分鐘就能回到Tranquil Lodge,所以賭場算是回程的一座地標。

和藝術館一樣,也是跟自己講幾時要去都有機會,結果不曾踏入基督城賭場一步,反倒去了奧克蘭、QT Skycity和另一間的賭場。


(6月27日午夜12時27分,寫於馬六甲Duyong)

June 25, 2013

Re: Start景緻

重新整頓後,以Container示人的步行街Re: Start,成為基督城市民在週休日逛街喝咖啡的好去處。

喜歡Re: Start的裝置藝術:

Re: Start街景:色彩鮮豔的container,還有電車軌道,在告訴遊人:這座城市輝煌的過去,未來整裝待發。。。



參觀其中一家紀念品店,擺設挺豐富多元,但價格令人乍舌。外觀是代表紐西蘭logo的Fern厥葉。

Re: Start的廁所,當然是設在集裝箱啦~雖然外觀不起眼,但裡頭做足衛生

內衣門市店,以假人麻豆招徠:

步行者想像的基督城,以為就市區一丁點那塊,後來有了車,才知道基督城的範圍很大,從市區旁的華人區Riccarton,到南端的Hornby,不愧是南島第一大城!

基督城:震後的滄桑

2011年2月22日,連貫性的11+222,對基督城卻不是個好日子,於當地時間中午12時51分發生的里氏6.3級地震,造成145人死亡和逾200人失踪,是紐西蘭近代罕有的災難。根據維基百科,由於是淺層地震,震中位於基督城港口Lyttelton以西2公里,基督城東南10公里,之後發生多次餘震。

我在一年後的2012年3月6日抵達,這座城市正以她的癒合力,向我展示著她的堅持不倒。

基督城雖於2010年9月4日清晨4點35分發生7.1級地震,但破壞力不大,只造成一名居民因心髒病發死亡,2人重傷,2011年地震被視為此次地震的餘震(能量釋放)。

為了紀念紐西蘭“最黑暗的一天”,鐘樓定格在地震剎那:

聽Celine說,地震發生是工作天的午餐時間,許多人都沒有料到災難會突然降臨,還記得她當初仍在市區辦公樓的舊公司上班。地震發生後交通中斷,她花了好久走路回到Avonhead,驚心動魄那刻令基督城市民難以忘懷。

我走進了這個曾有電車川行,聞名世界的Cathedral Square市中心廣場,觸目所及卻是這個花園城市的震後滄桑,到處都是施工重地,拆樓的敲打聲和機器怪手:

雖然知道此路不通,還是特地走到道路盡頭一探究竟:

從機場到基督城,盡是平房,看不到高樓大廈,當時以為基督城機場距離市區很遠,後來搞清楚才知基督城的高樓只集中在市中心,但地震導致這些高樓都成為危樓,市中心顯得人去樓空,氣氛蕭瑟。

我把這座城市形容成“友善”,因為她沒有令人窒息的鋼骨森林。

震後的基督城,沒有大城市的喧囂,走在裡頭,反而有種遊人漫步之感,彷彿這座城市是為步行者而設。3月天的基督城,天空有點灰,彷若細雨綿綿:

曾經輝煌奪目的大飯店,遇上天災也只能暗自神傷,皇冠假日酒店Crowne Plaza Hotel:

堂皇建築的安永會計所,人去樓空


走沒幾步路到Red Zone道路封鎖,又必須繞道,給人種基督城正在休養生息,訪客請勿打擾的感覺。後來駕車時,被到處封鎖的red zone搞到很煩,特別是當GPS無法辨認前方道路已遭封鎖。

和中國的悲情地震相比,紐西蘭的震後災情很平實,人們至多在紀念日時在籬笆或路旁獻花,沒有很煽情得哭到死去活來,自然間流露情感和對親人的不捨。



擁有古典色彩的建築群抵不過震盪:



看了太多的震後景象,有點沉重,信步走去坎特伯雷博物館,途經Cranmer Square公園,筆直一條路,加上綠油油的草地,有種康莊大道的意境。

從Monreal St(加拿大的蒙特利爾?)往南走,拐過Cranmer Sq,經過Gloucester St,向左拐就到博物院。

跑去Hagley Park,發現有花卉節舉行,但門票不菲。3面米字國旗迎風飄揚,體驗洋人國度的風情:

下午1點05分,冒著微微的寒風,抵達博物館正門

第一次見識到街頭賣藝,好奇;以後在Tauranga Greerton和Queenstown見到,就見慣不怪了

在博物館走馬看花了1小時,不知是否肚餓關係,觀看基督城地震的解說沒有很用心,印像中有個倒下教堂圓頂哦實體展出,下午3點後就消耗在植物園。

植物園的噴水池,幾隻野鴨遨遊,比起咱家公園的,美感好幾倍!

一個人的步行,看到公園噴水池的美景,鼓起勇氣請路人替我拍照,這是在紐西蘭第一張的人像照。看回照片,為了節省理髮費,動身前刻意把頭髮剪得超短。


這幾棵樹,看似和熱帶的沒差

植物園的花和樹,碰上秋天要來,很colourful:





一個人的旅行,總是有些無題。運動鞋踩在落地滿葉的秋地上,身在異國的第二天,我在想些什麼呢?

靜靜流淌的Avon River,給人很peaceful的感覺,河畔的楊柳樹,給人一種中華風情(記憶中的西湖)




當我一個人時,我喬裝著一個人的瀟灑,內心卻期盼著熱鬧,所以雖然身處美景,我的心卻系在Sony Ericsson手機,忙著拍下美景,忙著上載到FB,忙著檢查有多少人留言和like,彷彿這是種虛榮的滿足;其實很可惜,錯過了許多當下。現在回到國內,心卻偶爾系向紐西蘭,撰寫部落格,其實是讓自己的回憶重新旅行。

入水能遊,出水能飛,用來形容基督城的野鴨不為過

在基督城體會的悠閒風情,看花看草看鳥

告別了花花草草,我踏入了城市。

對Tranquil Lodge沒有很滿意,想住在離市區比較近的旅舍,走過YMCA,記憶中以為是YHA青旅的分支,弄清楚知道不是,而且房費相當貴,一晚要紐幣35起跳,放棄!Rolleston YHA因地震影響建築結構,所以未開放。


城南的市政局和警察總部


追憶橋,紀念一戰與二戰時期的紐西蘭兵


(2013年6月25日凌晨1點25分,寫於馬六甲Duyon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