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一年後的2012年3月6日抵達,這座城市正以她的癒合力,向我展示著她的堅持不倒。
基督城雖於2010年9月4日清晨4點35分發生7.1級地震,但破壞力不大,只造成一名居民因心髒病發死亡,2人重傷,2011年地震被視為此次地震的餘震(能量釋放)。
為了紀念紐西蘭“最黑暗的一天”,鐘樓定格在地震剎那:
聽Celine說,地震發生是工作天的午餐時間,許多人都沒有料到災難會突然降臨,還記得她當初仍在市區辦公樓的舊公司上班。地震發生後交通中斷,她花了好久走路回到Avonhead,驚心動魄那刻令基督城市民難以忘懷。
我走進了這個曾有電車川行,聞名世界的Cathedral Square市中心廣場,觸目所及卻是這個花園城市的震後滄桑,到處都是施工重地,拆樓的敲打聲和機器怪手:
雖然知道此路不通,還是特地走到道路盡頭一探究竟:
從機場到基督城,盡是平房,看不到高樓大廈,當時以為基督城機場距離市區很遠,後來搞清楚才知基督城的高樓只集中在市中心,但地震導致這些高樓都成為危樓,市中心顯得人去樓空,氣氛蕭瑟。
我把這座城市形容成“友善”,因為她沒有令人窒息的鋼骨森林。
震後的基督城,沒有大城市的喧囂,走在裡頭,反而有種遊人漫步之感,彷彿這座城市是為步行者而設。3月天的基督城,天空有點灰,彷若細雨綿綿:
曾經輝煌奪目的大飯店,遇上天災也只能暗自神傷,皇冠假日酒店Crowne Plaza Hotel:
堂皇建築的安永會計所,人去樓空
走沒幾步路到Red Zone道路封鎖,又必須繞道,給人種基督城正在休養生息,訪客請勿打擾的感覺。後來駕車時,被到處封鎖的red zone搞到很煩,特別是當GPS無法辨認前方道路已遭封鎖。
和中國的悲情地震相比,紐西蘭的震後災情很平實,人們至多在紀念日時在籬笆或路旁獻花,沒有很煽情得哭到死去活來,自然間流露情感和對親人的不捨。
擁有古典色彩的建築群抵不過震盪:
看了太多的震後景象,有點沉重,信步走去坎特伯雷博物館,途經Cranmer Square公園,筆直一條路,加上綠油油的草地,有種康莊大道的意境。
從Monreal St(加拿大的蒙特利爾?)往南走,拐過Cranmer Sq,經過Gloucester St,向左拐就到博物院。
跑去Hagley Park,發現有花卉節舉行,但門票不菲。3面米字國旗迎風飄揚,體驗洋人國度的風情:
下午1點05分,冒著微微的寒風,抵達博物館正門
第一次見識到街頭賣藝,好奇;以後在Tauranga Greerton和Queenstown見到,就見慣不怪了
在博物館走馬看花了1小時,不知是否肚餓關係,觀看基督城地震的解說沒有很用心,印像中有個倒下教堂圓頂哦實體展出,下午3點後就消耗在植物園。
植物園的噴水池,幾隻野鴨遨遊,比起咱家公園的,美感好幾倍!
一個人的步行,看到公園噴水池的美景,鼓起勇氣請路人替我拍照,這是在紐西蘭第一張的人像照。看回照片,為了節省理髮費,動身前刻意把頭髮剪得超短。
這幾棵樹,看似和熱帶的沒差
植物園的花和樹,碰上秋天要來,很colourful:
一個人的旅行,總是有些無題。運動鞋踩在落地滿葉的秋地上,身在異國的第二天,我在想些什麼呢?
靜靜流淌的Avon River,給人很peaceful的感覺,河畔的楊柳樹,給人一種中華風情(記憶中的西湖)
當我一個人時,我喬裝著一個人的瀟灑,內心卻期盼著熱鬧,所以雖然身處美景,我的心卻系在Sony Ericsson手機,忙著拍下美景,忙著上載到FB,忙著檢查有多少人留言和like,彷彿這是種虛榮的滿足;其實很可惜,錯過了許多當下。現在回到國內,心卻偶爾系向紐西蘭,撰寫部落格,其實是讓自己的回憶重新旅行。
入水能遊,出水能飛,用來形容基督城的野鴨不為過
在基督城體會的悠閒風情,看花看草看鳥
告別了花花草草,我踏入了城市。
對Tranquil Lodge沒有很滿意,想住在離市區比較近的旅舍,走過YMCA,記憶中以為是YHA青旅的分支,弄清楚知道不是,而且房費相當貴,一晚要紐幣35起跳,放棄!Rolleston YHA因地震影響建築結構,所以未開放。
城南的市政局和警察總部
追憶橋,紀念一戰與二戰時期的紐西蘭兵
(2013年6月25日凌晨1點25分,寫於馬六甲Duyong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