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ecember 14, 2014

《戀戀風塵》觀後感

我們佇立風塵中,但對於風塵,我們也交織著酸甜苦辣,戀戀其中。


從電影的定格和剪影,有幸窺探台灣的80年代風情,以及當代人的生活面貌,加上台灣與大陸當時緊繃的關係;道理如同馬六甲導演林麗娟用影像長片《理髮店的女兒》,把公元兩千的馬六甲老街和Kg Lapan定格儲存起來。

今天已是重點旅遊區的九分,能夠通過侯孝賢的《戀戀風塵》,還原這座80年代的採煤小鎮面貌。礦工們乘小貨車進入礦坑、和礦主爭取的談判和恫言罷工過程、以及充滿自然風情的九分,那滿山的青山綠野、橋樑,以及舊式的台北火車站,說出了台灣在80年代的經濟起飛,年青人懷抱夢想北上到台北打工,結果卻不盡一回事的城鄉對比寫照。


那時的社會始終是單純的,工作的選項也單調。學識普通的男生,從事的只是印刷廠員工,如男主角阿遠成天看著響著機器聲的印刷機,以及後來薪水稍高的送貨員,女生學做裁縫;而不是像今天的網店、咖啡館、服務員等。


但從電影畫面,我看到了社會的單純。北漂的年青人都自行煮食,晚餐時間遇到朋友來時,一句話“你吃了沒有”,還沒吃飯,就加個碗和一雙筷子,盛著熱騰騰的白飯,配上桌上的滷蛋或青菜豆腐等,菜餚不說豐盛,卻看著我肚子都餓了。當時的社會,可說奉行著“簡單就是福”的基礎。

年青人總懷抱夢想,期待能在大城市力爭上游,不介意在台北和友人合租同房。在講求個人隱私的今天,有工作能力的打工族總會找個單人間,房租貴點無所謂;但在那個物價不高,薪水也不高的80年代,湊合湊合也就成了。

1986年侯孝賢拍這部電影時,我才3歲。一個小娃娃眼中的80年代毫無記憶,幸運的時,能藉由今天影像的重塑和還原,重現那曾有過的80年代。

1986年的歷史,也許不知道它將於下一年,迎來台灣歷史的重要時刻,即1987年7月15日小蔣宣布的台灣解嚴,結束了人類歷史上最長的戒嚴時期;於是,《戀戀風塵》的拍攝和播映,從後世看來,趕上了歷史的大浪潮。

在我印象較深刻的,是台灣國軍對大陸同胞“積極”伸出的友誼之手。電影拍到一艘中國漁船,因遭風浪而被逼在台灣屬地金門島靠岸,結果被帶往島上的軍營。

軍隊班長親切問候船上的一家4口,並迫不及待提供熱饅頭、發動服役子弟兵送上各種物事,包括收音機,連阿遠也把爸爸給他,帶有珍貴紀念價值的打火機一併送了過去,藉以展示台灣人民對大陸同胞的熱情友善,也帶有一股向對岸“炫耀”台灣物資豐富的意圖,以為向大陸人民的心理戰?

今天的大陸對岸廈門,高樓大廈和蓬勃的城市發展,把還是小鄉鎮的金門給徹底比了下去;對比早期台灣政府不停向大陸人民的喊話,『自由中國』VS『共產中國』,應驗了“十年河東,十年河西”這句話,若在金門看回“反攻大陸”的口號,除了歷史的滑稽,也撫摸著兩岸政治。此為後話。

電影在講到台灣和大陸的關係,也藉由阿遠在被抽中兵單向送貨老闆辭呈時,老闆分享當年當兵的經歷。“以前被抽中當兵啊,整家哭得死去活來,以一條街為例,同條街去的30多人,只有4人活著回來,其中1人還成為瘋子。”老闆很幸運,是正常活著回來的3人。

“當時進入森林,患上許多病,沒有特效藥,我們只能看著患病的兵士死去。台灣兵死在大陸屍體運不回,於是我們把死者的手臂砍下,把手臂的肉刮去,用火把骨頭燒成炭枝,插在背上帶回來,我自己就插了好幾支,當時不覺得害怕。”

老闆用很平實的語調,把戰爭的殘酷和小人物的身不由己帶出來,並羨慕80年代當兵的年青人,“好像是去讀書,不會面對死亡,沒什麼好擔心的。”

電影也對比展現出舊時代的人情味,除了圍在桌子一起吃飯的氣氛,阿遠在承受被印刷廠老闆娘的經常性責罵,以及送貨老闆在阿遠雖只做了12天工,卻發給他一個月薪水和當兵的利市、及印刷廠老闆告訴阿遠,如果找不到工還可以回來,折射出一個時代的待人處事道理。

電影的最後,阿遠的女友阿雲在和阿遠通信兩年後,竟然愛上送信的郵差,並和郵差男友辦理公證結婚,這項兵變的打擊,令在軍中的阿遠崩潰痛哭,“老婆是別人的了,回去有什麼用”,最後因阿公來信的勸慰“緣分無需勉強”,而有釋懷之意。


影片結尾以阿公向阿遠分享種番薯必須除藤,否則番薯長得很小的一番務農體驗為終,我還看不出侯導以這段話為劇終的用意。好電影不會告訴你故事結局,而是要你以本身的想法和經歷,去拼湊出你對電影的想法,這是我認同侯孝賢的電影功力。

金門,作為阿兵哥服兵役的地方,自然有性服務提供。從阿兵哥們打桌球時的對談,“今晚要去找幾號...”,對比悶在一旁的阿遠,阿遠已經好多天沒收到阿雲的來信,同事們都取笑他鬧兵變。也許,阿遠心裡也有底,他抵受不住這種鬱悶感,而跑到廁所大吐。

看藝術電影的精彩,在於導演或故事人不告訴你,而由觀眾憑著自己的意境去猜、去想像、去推測;當然,前提是也不能太過抽象般的高格調,否則一般觀眾看不懂。

只有從『看不懂』中,摸索出那『看得懂』,那股喜悅絕對強過現今電影的動作和特效畫面。

對於《戀戀風塵》,與其說是藝術電影,倒不如說是“時代電影”,因為通過電影鏡頭,我看到了一個時代的產生,生活在那時代人的情感交織和生活,以及錯綜複雜的歷史交織。

戲中的男女主角,被素人女主角辛樹芬給吸引,辛樹芬有股清純的氣質,而且臉上帶有小酒窩,不管是當年和現在,對男性都會有一種吸引力,就如張藝謀拍的一些電影,也會找出一些清純未成名的女演員來當第一主角。


而飾演阿遠的王晶文,是位文化大學戲劇系學生。他同樣是在畢業前夕,被發掘的素人演員,《戀戀風塵》是他個人電影史上,唯一演出的電影。其劇中表現相當平穩和內斂,把阿遠的情感都梳理得相當到味,特別是劇終當阿遠知道阿雲已是別人老婆,在被窩中痛哭情緒崩潰的那慕。

p/s:這是我的電影部落格,第一部不在電影院看的電影。是的,就是大屋子的《經典電影系列分享》,感謝麗娟惠借的電影DVD,以及大屋子老闆A Wai的場地和完善的影音設備。


《戀戀風塵》是部好電影,值得一看再看。好電影有重複看的價值,特別是不告訴你主題和中心思想的好電影,因為每一次看,憑著不斷變化的個人經歷和觀察,你同樣會從好電影中,得到許多不曾有過、卻能深深烙印的體會。

-----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