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的Mang-lish(馬來西亞式英語)可說“流傳國際”。昨天因採訪之便,和一家受邀來馬六甲進行Heritage Interpretation Masterplan的澳洲顧問公司Sue Hodges負責人聊起,她們初抵貴境,對馬來西亞的認識都很新鮮,最令她們印象深刻的,竟然是摻有許多“啦”、“叻”、“哩”、“咯”的本地腔英語,令她們體會良多。
她們說到“OK”這個詞。在本地,用不同的發音、聲調、說話當時的肢體動作和臉部表情來發音OK,簡單的兩個字母,其實要表達的意思大不同。
例如用平實的語調來表達OK,就表示“無意見的贊同”或“不想表達什麼意見的贊同/附和”、後面K的發音用輕聲,代表著“OK?”是疑問句、若再加上眼神的狐疑,“ok?”就變成高度懷疑的疑問句、“OK啦”表示著“可以咯”、“還可以咯”,“ok的”表示沒有問題、諸如此類的。
語言大雜燴,語言漂洋過海來到某地後,匯集了當地獨特的語言文化,語言大熔爐造就了語言的多元性,於是我們在傳統的英式英語之外,English離開England後,也延伸出美式英語、澳洲英語、紐西蘭英語、印度英語,這些都是在網絡的語言選項上,可以找到被承認的“正統英語”;至於新加坡式英語(Singlish)和馬來西亞式英語(Manglish),也許還屬於一種在生活層面流傳的“非正統英語”吧?
所以,當語言百花齊放,沒錯,我們還是不能脫離/放棄語言的標準與規範,但也不見得需強硬把語言“正統化”;正如今天我們說的是“華語”,而不需要把流通和使用許多年的華語,強硬“規範”成“中國話”吧?對不~
--------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