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pril 11, 2015

《五個小孩的校長》電影觀後感

“簡單就是福”的樂活價值觀,道理人人皆懂,但願意付諸實行,放下的又有幾人?

改編自全港最低薪幼稚園校長呂麗紅的真人真事,電影中的港媒在突出村公所以月薪4500港元,招聘人員到一所隨時會被關閉的幼稚園掌校的事時,用上了香港社會那種“力爭上游”,看不起“不能發達”事情的典型城市價值觀。

《五個小孩的校長》楊千樺明白了這個道理,她褪去500名學生的幼稚園名校校長光環,到元朗元田村的5人幼稚園當校長。


她沒有culture shock的不適應,反而傾力灌注個人教育理念,要讓學生活得自主快樂,最重要是灌輸一種“一定要讀書”的教育本質。就算她面臨教育集團的百萬年薪誘惑,重金挖角她成為幼稚園補習班的教育天后,她也不為所動,反而斥責教育集團經營者被利欲熏心,把教育當財源經營。因為她知道自己教育原則的所在,自然不受到金錢社會的利誘或牽引。

原則固然不能當飯吃,但有原則的人就有自尊和自信,對自己的理念和方向很清楚,不受外在變化所影響。

在香港這典型的城市社會,互相攀比蔚然成風,更是一種城市病態。熱衷於叢林法則的成人社會樂此不疲,甚至將攀比的平台,伸延到了本該是有著快樂童年、如天使般純潔思維的小孩。不難理解,在這個大城市應運而生了許多幼稚園補習班,更是在教育為滾滾商機的商人眼中,一筆不撈就對不起自己的財源廣開。

鏡頭的開場,是香港一家名校幼稚園裡,一位夾著黑框眼鏡的小老人,用那稚嫩卻老氣橫秋的童音對著鏡頭說,自己不快樂,因為每次考試都差了一兩分就能得到100分,因為不能達到爸媽的要求,覺得自己很沒用,其實這位“小老人”已患上了憂鬱症。

呂慧紅(楊千樺)服務杏壇不只是為了一份工作和薪水,而是秉持著為學生人格發展的思維,奈何她的教育原則無法抗衡現實社會。

小老人的父母是香港掛牌公司老闆,精英階層的父母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,從精英班被調到普通班的決定,於是到校抗議質問校長決定。

楊千樺作出該決定,是不想讓該名學生繼續承受更大的壓力,更多的抑鬱將導致憂鬱症爆發,然在父母身份地位陰影的籠罩下,小孩子失去了自主權,連選擇快樂的權利都沒有,只能淪為父母的一顆棋子,上按照父母期望的精英班,以及放學後的各項才藝班路線進行;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注定不會快樂,要不有一顆叛逆的心,要不複製父母的模式,繼續把“期望”灌注到下一代身上。


楊千樺貴為一校之長,在面對富裕家長的質問時,其教育理念只能落得被現實踐踏的下場,換來的只有幼稚園董事長頻頻向家長哈腰道歉,因為家長有錢有勢,又是學校的贊助人。

沒法子,在這個金錢掛帥的社會,有錢便是爹娘的現實,教育工作者的心態只是:孩子是你的,既然你要求孩子要高分有名詞,我便餵給你要的,至於孩子將來會精神錯亂還是性差踏錯,那不是我學校的責任;

忙碌於追逐金錢的父母則想:我把孩子交給學校,就是學校的責任,學校只要確保孩子是最優秀的高分學生,以便不辱了我的社會地位與成就。萬一孩子將來有人格問題,那不是我的錯,肯定是學校沒把孩子教好,再不然就是上天的錯!

這種看似荒謬,卻的的確確存在於現實生活的教育學府和家長的思維,讓楊千樺也喘不過氣,她選擇在當天辭職;巧的是,任職於博物館,擁有一個辦一項實物展覽會夢想的其夫古天樂,也敵不過科技時代的投影技術設計。其上司鍾愛於投影新科技的新鮮感與創新,對古仔的斷頭台計劃不屑一提。

這個,便是影片中談到的夢想。當楊千樺因腫瘤復發昏迷時,古仔在醫院樓下打電話,要老婆望向窗外時,出現在眼前的便是古仔自己做的實體比例歐洲斷頭台。他說,如果不是老婆你的支持,我無法做出這個斷頭台。

夢想,必須堅持,唯更必須得到伴侶的尊重與諒解。

可以體會古天樂不想得過腫瘤的老婆,勞累去到偏遠的新界元朗幼稚園執教,以及當知道老婆努力為幼稚園要招生,以便不要為了少於5名學生而被村公所關閉,而感到生氣;雖然老婆最後因心力交瘁倒下,但古仔沒有責怪老婆,反而用最實際行動支持老婆為幼稚園所作的努力。

在老婆昏迷期間,他代替老婆到幼稚園執教,和5名幼稚園學生站在同一陣線,為校長打氣加油。這是我看到夫妻間一種平實的愛與包容,沒有那種轟轟烈烈的愛,卻有著平凡生活的感動與互相體諒。

夢想在遇到更遠大的夢想時,因為一顆慈悲心,願意捨棄自己原本要和丈夫環遊世界的夢想,反而把教育成才的夢想,傾注在鄉村微型幼稚園的5名學生身上,那才是偉大的夢想。


電影中4名家長的夢想,有消防員(印度婦女)、飛機師(年邁)、運動員(刀鋒戰士)和香港小姐(師奶),道出了夢想沒有階級之分,更不是做夢。


影片中安排的5名幼稚園學生,在她們的生命中都有“缺陷”。但因為“窮”的命運,讓她們的家長感到自卑,總是讓她們戴著口罩上學,有種“怕被別人認出”的鴕鳥心態。

珠女的父母死於一場雷電交加的車禍意外,使得珠女無法接受父母的驟逝,只要一下雨打雷,就會怕得縮成一團,直喊“行雷怪獸”來了。其實,這樣的心理負擔和陰影,在很多人身上都有,只是大人們都把這些陰影隱藏在內心最深處,他們以為沒事,卻不知道在某個關鍵時刻,被壓抑多時的心魔就會跳出來,和自己糾纏不清。所以,珠女是幸運的,在這麼小的時候,便能遇到一位開啟她勇敢面對創傷記憶的好校長。

小雪是一名很懂事的小當家,母親帶了弟弟回去中國鄉下,剩下她和年邁收廢鐵的父親在元朗村屋相依為命。父親生病了,長得不夠高的小雪讓自己站在疊高的罐子上,以便能及上洗菜盆和煤氣的高度。

盧嘉嘉的父親因工業意外斷了一支腿,一直很自卑和鬱結,加上地盤商的蠻橫,因為要收購地皮不成,竟動用羅里把泥土傾倒在門前,帶出了商業利益集團的惡行和欺壓中下階層人民,暴露了城市與鄉村的結構矛盾、利益與維護的拉鋸。嘉嘉的父親因工傷,失去了工作能力而脾氣暴躁,在家做些疊舊報紙的簡單活兒,並常和老婆吵架。一次,嘉嘉因看到父母吵架吵的很兇,擔心兩人會殺死對方,於是不去上學,就為了在家阻止這場家庭悲劇。

Kitty和Jennie的身份是印度人,雙親健在,但住在混雜式的印度移民大雜間,環境和生活素質都很糟糕,加上是外籍人的關係,更不見得融入於香港主流社會

------
結語:楊千樺在戲裡沒有社會高位,也沒有追逐於名利。雖然她曾有過名校校長的頭銜,卻因違背了自己的教育理念而活得不開心。一個人在有生之年可以不追逐名望,卻能做到一位有影響力的人,把更多幸福傳揚給其他人,通過行動改變他人的命運和價值觀,如現在很多人從事的國際義工和義工工作,也不枉此生了,這始終比庸庸碌碌追逐於名利更為可取!

看香港電影,看得很淺白,幾乎是一點就明,沒有很多需要思考的電影語言。也許,這符合了香港這講求快速的大環境,港人的思維方式,也必須是一點就明的。

論電影外景,全片都在郊區的元朗地區取景,遠景則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。校監住家後是綿延青山,像我在大澳看過的。

我想,儘管此片沒有那種典型市民文化拼搏的“獅子山精神”,但從另一角度看,這會是另一番更為珍貴的“香港精神”,那是一種人性的感動,和真情流露。

---------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